中国古筝网
取消

去微信分享给好友

演出 |发布时间:2017-01-11 09:14

以古筝之名,专访中国古筝春节晚会总导演任金怡

对于“春晚”,想必大家并不陌生,每个大年三十晚上,它都如约而至,和年夜饭一起准时出现,几十多年来,它已经成为了习惯性陪伴。但在“春晚”前加上“古筝”二字,恐怕这个名词还有些新鲜。作为国内第一台以一件乐器为核心的春节晚会,“古筝春晚”无疑是这次“古筝教育传承峰会”的重头戏。
 

晚会将在大年初三晚上通过互联网、新媒体、视频直播等多方面资源的整合及多家权威网络媒体录制播出。此次春晚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世界民族音乐研究会会长陈自明、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毕可炜担任总监制,由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梁祝》作曲者何占豪,北京奥运会闭幕式音乐主创周文军担任艺术总监,原中央电视台《风华国乐》栏目主编、导演任金怡担任总导演。

突破了音乐会或是雅集的惯常呈现方式,在这样一场以古筝为主线,时间长达三小时,演员人数多达3000人的晚会中,古筝将如何完成它的盛大亮相呢?本期特别采访了“古筝春晚”总导演任金怡,讲述她对此次古筝春晚的构思。

 

 

多元跨界,雅俗共赏

当下艺术呈现道路,往往容易走入或左或右两个极端。一边打着“接地气”名号,无底线降低品味,一边则将自己搁于小众欣赏的范畴,被大众束之高阁。为避免这样的两边倒,任金怡在对春晚的编排中有意的把控着分寸。“贴近大众,同时彰显艺术品位”是她对这场晚会的定位。

在尚未确定的节目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任导的构思。曲目被分成了几个级别,从较初级的二级到较高级别的八级,曲目覆盖了各个层级。有专门为小孩和老年爱好者准备的《小星星》、《北京的金山上》、也有大家耳熟能详的《茉莉花》、《笑傲江湖》,晚会还邀请了各大院校的古筝专业教师,以及青年演奏家演绎古筝经典作品。这样划分,一方面是为了便于广大古筝爱好者的参与,一方面则是为了照顾到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为了给广大古筝爱好提供一个宽阔的展示舞台,导演组专门安排了好几个一百多人的大齐奏的节目,曲目难度不大,但都是大家熟知并喜爱,且易于上手排练的。“对古筝爱好者来说,也许他们的技术不尽专业,但是他们对古筝的热情是可贵的,也是极具感染力的,在这个舞台上,我们要呈现的便是这样一种具有温度的状态。”任金怡说。除了曲目编排,在会场布置,环节设计中导演组也力求和观众能有高频次的互动,让大家在欣赏晚会之余也能从现场热切的氛围中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而对古筝这件乐器来说,“过去、现在、将来”是任导要贯穿于古筝展示中的主线。在任金怡眼中,古筝是一件历史悠久,且极具表现力的乐器。从传统的《出水莲》、《寒鸦戏水》到经典的《渔舟唱晚》、《春江花月夜》,到流行《青花瓷》、《茉莉花》、《笑傲江湖》等,古筝的21根弦都能驾驭。同时,导演组还准备让古筝与爵士、摇滚等元素跨界融合,最大程度彰显古筝的丰富性和兼容古今的能力。

 

 

通过古筝展现传统文化之美

狭义的看,古筝是一件民族乐器,广义看,古筝所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古筝展现传统文化之美”是这台晚会又一目的。“这台晚会除了要体现古筝的古典美,同时也以古筝为载体,做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延伸。”任导说。那么如何以古筝为点,做到对传统文化的多面辐射呢?

茶道、香道、古典舞、太极、少林武术等多种传统艺术门类是导演组选择展示元素,但对它们的展示不是单一或序列性的展示,而是在音乐中和古筝有所交融。在袁莎独奏的《出水莲》中,导演组将安排一位古典舞者,在乐曲清婉音乐中,随之起舞。让舞蹈的动与古筝的静得以互衬,如此一来, 舞台便成为了视听一体的立体景象。《四美图》也是这样一个带有综合体验感的节目,历史里有四大美女,西施、貂婵、王昭君、杨玉环。而古筝作品中,正好也有《浣溪沙》、《婵歌》、《塞上曲》、《云裳诉》四部作品与之相对,筝曲与四大美女彼此烘托,音符在历史人物的“佐证”中更具活力,而人物与音乐的合力也让古典美更加生动可触。

 

 

中国音乐演唱家李玉刚、中国国学推广大使哈辉的助阵是春晚“展现古典美”的又一亮点,在目前的编排中,李玉刚将和现场千余名古筝演员共同演绎《逐梦令》,这首曲子由周杰伦作曲、方文山作词,具有浓郁的中国风味。通过对原作品的重新编配,以及古筝的多层次演绎,这首极具韵味的流行歌曲将会带给给观众更加唯美的视听享受。哈辉则将演唱诗经中的首篇诗作《关雎》,和古典作品相结合一直是哈辉秉持的歌唱和音乐表达方式,这次她的演唱将结合古筝演奏,再配以体现礼乐之美的肢体语言和服饰,以此全方位展现礼乐文化的内涵。

 

 

古筝与生活

于广大习琴者而言,古筝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是任导一直在思索的另一个问题。是一件乐器,一项技能,还是作用于生活的精神、态度?在准备这台晚会期间,导演组遇到了很多让人有感触的故事。有一位来自茂名的筝友,因为特别喜欢袁莎老师,在自己种的苹果上,她刻下了“袁莎”二字。故事听来也许有点儿搞个人崇拜的意味,但这样的举动,也让我们从侧面获知,古筝与他生活所产生的密切交集,而通过古筝,袁莎的某一点也一定在他的生活中散发着积极的影响。有一对小姐妹这次也参加了春晚,两个小女孩都是聋哑孩子,但她们一直在坚持学习古筝,对他们来说,古筝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乐器本身,它是喜好,更是她们生活的力量。这些故事,都是导演组通过这次春晚想要分享给大家的。

 

在文化含义之外,古筝存在的意义也许在于它与大众生活所发生积极的关系,而所谓的接地气,接洽的地方也正在于此,不是用一两个曲子去讨好观众,博得大家的所谓认同,而是成为生活甚至生命的一部分,让大家能有所感应。

任导看来,古筝春晚开了一个有意义的好头。一来这是民族乐器第一次尝试“晚会”呈现方式,可视作一次突破,二来当下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声日益高涨,作为民族音乐的推广者,在这样的热度中,趁热打铁,为传统文化走入大众之中推波助澜,这样的行动正当时。(新闻来源:国音艺术)

评论

确定删除吗?

删除后数据将不会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