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筝网
取消

去微信分享给好友

文章|发布时间:2015-05-05 09:00

中日两国古筝音乐的异同,从起源说起~

  筝起源于我国的秦朝,而后在唐朝时期由日本的唐使者传入日本境内。筝在日本逐渐由宫廷贵族流传到民间,并且继续发展着。两国的古筝音乐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相互联系着,但是也因历史、文化、地理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


  筝的弦制在历史上变化很大,有五弦至十六弦不等。其中,十二弦、十三弦筝是历史土应用最广泛,影响时间最长的弦制。中国传统筝曲,所用的弦制, 是明清时期流行的十六弦筝以及传统延续下来的十三弦筝。现代普遍使用的是浙江筝派改良的21弦S型古筝,筝的制作材料以桐木为主,边框选用红木等。筝弦,以钢丝弦制为主,弦的粗细不等。音色清脆、明亮、余音缭绕。


  日本筝有三种类型:乐筝、筑紫筝、俗筝,其中俗筝的形体较长,其形制保留了唐代十三弦筝的传统。它的制作材料与中国筝近似。但弦质采用粗细相等的丝质弦、合织弦由树脂加工而成的尼龙弦,音色铿锵、浑厚、余音短促。

 

\


  中国传统筝曲的律制主要依据五度相生的方法,基本调弦法为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其音位排列为do、re、mi、sol、la以此编排,二变之音“清角”、“变宫”是通过演奏技法产生的。这两个音在不同派别的传统筝曲里,音律是存在某些差异的,但这也是构成各地筝曲风格特点不同的原因。


  日本传统筝曲的音位排列比较复杂。根据筝的类别可分为“乐筝音位排列”、“筑紫筝音位排列”和“俗筝音位排列”三种类型。筑紫筝曲的音位排列是以乐筝的定弦法为基础的,根据律音阶来制定不含半音的音阶。俗筝的音位排列是根据都节音阶这种含有半音的音阶来定弦的。日本筝的调弦法在传统筝曲的发展中,曾进行过多次变革。它不仅是日本筝曲改革发展的标志,也构成了日本筝曲风格多变的特点。

 

\


  虽然中日筝曲都是以五声音阶为主,但是因两国古代音律的不同,所创作的乐曲自然而然在风格上形成了差别。日本筝曲带有的民族气息尤其的浓厚,而中国筝曲在逐渐的发展中,有些创作已经脱离了民族音乐的文化气息。


  中国在记谱形成方面,除了当今通用的简谱,五线谱外,还有历史上的工尺谱,减字谱,二四谱,弦序谱等。


  在记谱法上,日本筝是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斗、为、巾”来代表十三弦筝的弦位和音名。这种记谱法与我国潮州地区流传的古谱——二四谱的记谱法可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


  中国筝的音域与弦的数量有关,常用的二十一弦筝为四个八度零小三度,一般以最低音为D,按五声音阶定弦。


  日本筝在四个八度的极限音域里实际使用只有两个半八度,最多三个八度,其原因是高音区音色较生硬,表现力较差,为了使低音区声音能再出来些,充分发挥弦的张力,用力弹奏时往往容易筝码倒落,筝弦贴住柑面即面板而中断演奏。二十弦筝的最有效音域,应是c一a2,十七弦筝的音域为c一e1(或g1)。


  中、日传统筝曲的演奏手法特点,主要表现为右手弹弦、左手润饰的形式。从音响方面,传统筝曲的演奏技巧可分为九种类型:单音技巧、和音技巧、琶音技巧、装饰音技巧、刮奏技巧、持续音技巧、按滑音技巧、颤音技巧和噪音技巧。

 

\


  “单音技巧”类,在中国传统筝曲中每个手法不仅有正向弹弦,还有反向弹弦。这类技巧在进行综合性运用时较日本传统筝曲的单向手法为主的组合形式要多样一些。在“和音技巧”当中,中国筝曲的演奏手法同样也有正、反方向的演奏手法,而在日本筝曲的“和音技巧”中,也是以单向演奏手法为主,它的和音综合技巧有“拘爪”、“半拘爪”、“早拘爪”等。由此看来,中国筝的反向弹弦有其独特之处。在“装饰音技巧”、“持续音技巧”中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筝曲的一个特色,其中装饰音的运用极为广泛,变化多样,并且构成不同地城筝曲的风格性技巧。在“刮奏技巧”中,日本筝曲的刮奏手法要丰富一些,如“引连”、“引舍”等手法,即在音色与时值上的有所变化。“按、滑音技巧”、“颤音技巧”是中、日筝曲的重要表现手法,它的出现形成了筝“以韵补声”的特色。因此,它的变化细微,不仅因地而异,还因人而异,在记语上都难以充分体现。“噪音技巧”是日本传统筝乐的特有手法,日本传统筝曲对噪声音响的追求,反映出其文化背景的特有音乐审美观念。


  中国筝乐在其传播与传承的过程中,因地理、政治、经济、文化、语言及民俗民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与各地民间音乐的融合,各种具有不同音韵、演奏技巧和浓郁地方色彩的流派逐渐形成了。从地域特征上有南北两大派系分,从具体风格特征上则有“茫茫九派流中国”之说。

 

  日本筝派是根据日本筝乐的历史发展来划分流派的,在这点上中日两国显然有着极大的差别。日本筝派因为是按照时间来划分的,所以没有几大流派“争奇斗艳”的情况出现。在镰仓时代、室盯时代,北九州地区久留米的僧侣贤顺对流传下来的古典进行了整理,并有所创新,因而产生出一个新的乐派“筑紫流”。17世纪中期,盲人八桥检校,在江户学习和继承了筑紫派的技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创造,以后自成一派,被称为“八桥流”。元禄时代,京都的生田检校把地歌三味线曲移用在筝上,创立了“生田流”。到了文化文政时代,江户的山田检校又采用净琉璃三味线形式,分创出“山田流”,至今,仍保留着“生田流”和“山田流”两种不同的筝曲流派。

 

\


  中国筝曲的音乐风格主要表现为典雅、凄美和悲壮。第一,凄美:乐风上,作品多具有轻盈、秀雅、舒展、自由、匀缓等品格,多摹写山水,吟咏花鸟自然之趣,从中寄托人们钟情于自然的情感。展现的是大自然无限的生机和生趣,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安详、闲适与平和的审美感受。在这里,人们可以在旋律中涤荡心胸,闻声而近自然。第二,凄美:极具情感冲击力和爆发力。音乐作品在结构上多宏大,形式铺排巧妙复杂,节奏快慢起伏搭配,时而似佳人悲泣,凄楚悱恻;时而象暴雨将临,情感挥洒淋漓尽致。尤其是刻画古代女子心境与情绪的作品,充分把古筝在表现腔韵方面的优势给发挥了出来。第三,悲壮:它以气势取胜,多宏伟、壮观之貌,在乐曲篇幅、乐曲形式、结构铺排、声响效果、演奏技法、旋律动态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壮美的音乐作品往往采用叙事的方式,极具情感张力,旋律具有极为明显的动势,这些作品可以模拟狂风暴雨,可以刻画人们欢快热烈的劳动场面,包含着对生命的一种歌颂和肯定。


  日本筝曲余音短促、弦制较硬与弦距较宽的特点,限制了揉弦技巧、装饰音技巧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而中国筝曲丰富多彩的揉弦颤音、装饰音技巧已经成为区别众多传统筝乐流派的重要标志。日本筝常见的自弹自唱、筝歌相伴的传统表演形式,使音乐表情的细微幻化集中于悠长婉转、一唱三叹的人声旋律上,同时,噪声技巧的大量运用也在于这种表演形式音乐审美的一种内在需要。

 

\


  中、日筝乐同一渊源有关,中国唐筝形制、弦制、弹奏手法、表演形式乃至调性调式与乐曲风格结构,为日本筝乐展衍进步提供了一个基础中、日传统筝曲演奏技巧众多不同之处,是唐筝入日本适应其特有音乐文化背景的必然结果究其原因,显见之处是日本筝在形材使用、律制、调式、定弦法与表演形式已出现诸多的不同,由此而形成日本筝音响特点、演奏性能与音乐组合方式的不同,对演奏技巧的要求自然有所不同。(文/雷敏)

评论

确定删除吗?

删除后数据将不会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