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当代蒙古筝传承人娜仁格日乐遗产日当天仍在家中伏案工作,编写一本汇集她半个多世纪学习、研究、实践和教学成果的蒙古筝教材。
蒙古筝,其蒙古语名为“雅托噶”,蒙古筝表现力丰富,其结构、定弦方法、演奏风格独具特色,由于历史、社会的原因濒临失传。
“我与蒙古筝结缘50多年了,现在还要为它的传承而努力工作,编写一本内容更丰富、技法教学更详细的教材,并教好我的学生。”娜仁格日乐说。
这位平易近人、精神矍铄的老人虽年过七旬,但蒙古筝教学与教材编写工作占据了她大部分时间。另外,她所教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内蒙古草原牧区,没有音乐基础,教学时需要更耐心与细心,但娜仁格日乐乐此不疲,因为她觉得“从这些娃娃中能培养出一个继承蒙古筝事业的人,才能了却她多年的心愿。”
说起与蒙古筝的不解之缘,娜仁格日乐就像孩子一样,两眼放光,越聊越兴奋。她成长于内蒙古兴安盟一个普通牧民家庭,从小就喜欢口琴、笛子等乐器,1957年考入艺术院校学习古筝专业。1960年,受学校委托,师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的蒙古筝传人扎木苏,开始学习蒙古筝的指法、技巧和历史,并接过传承重任。此后,她被保送到中国音乐学院深造,毕业后回到当时的内蒙古艺术学校任教。
“传统蒙古筝的技法相对简单,在音量、音色、音域方面都有一定限制,随着时代的进步,对它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少。”为了让面临失传的传统蒙古筝重新焕发生命力,从1985年起,娜仁格日乐开始对它进行改进。
她发现内蒙古不同地区的传统蒙古筝弦数各异,便在探索中将较普遍的13根弦定制成19根弦,这样既接近当代流行古筝21根弦的音域,又保留了蒙古筝的定弦和演奏特点。改进后的乐器音色更加悦耳,外形更加美观。1990年,这项改革成果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科技进步奖”。
在改进乐器的同时,娜仁格日乐还整理、改编和创作了大量曲目,包括蒙古筝传统曲目和当代弹唱及独奏曲目,她想让蒙古筝也能弹奏各种类型的音乐。
2008年,娜仁格日乐组织内蒙古多个文艺团体和艺术院校的18名蒙古筝演员,成立“内蒙古雅托噶女子乐团”,受邀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展演。
娜仁格日乐说,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她培养了来自法国、日本等国家的200多名学生,并在蒙古国讲学、举办独奏音乐会等,将蒙古筝的独特风韵展示给了全世界。
“去年,蒙古筝入选内蒙古第三批‘非遗’项目,我相信有了政府支持,它将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她说。
相关阅读
【人物专访】情系蒙古筝——专访娜仁格日乐
【图片】蒙古筝(雅托噶)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