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筝网
菜单
音乐人
筝闻速递
level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的作品
TA的动态
[百人百场未来大师」系列 | 筝韵江南·夏籁弦鸣——和风韶华筝乐团专场音乐会

“筝韵江南· 夏籁弦鸣” 和风韶华筝乐团专场音乐会,将由上海音乐学院和风韶华筝乐团的六位成员联袂呈现,罗晶教授担任艺术指导。本场音乐会以“夏”为题,旨在炎炎夏日为观众献上一场清新动听的古筝盛宴,以独奏、重奏、协奏等形式展现古筝音乐的多样性和时代气息。音乐会特别编排了多首经典之作:有呼应主题的重奏作品《夏至·大暑》《夏日》 《炎》,描绘出暑日的炙热;有不同地域的传统作品《出水莲》《汉江韵》《闹元宵》,勾勒各地的风土人情;有风格独特的现代作品《苍歌引》《彝族舞曲》《桃花源》,展现当代古筝的艺术新韵。演出时间8月23日(周六)15:00演出地点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小剧场演出时长约90分钟(无中场休息)演出票价80元演出曲目《夏至·大暑》古筝二重奏《出水莲》古筝独奏《苍歌引》古筝与钢琴《汉江韵》古筝三重奏《夏日》古筝二重奏《彝族舞曲》古筝独奏《闹元宵》古筝与钢琴《桃花源》古筝与钢琴《炎》古筝三重奏*演出曲目以现场为准*请勿迟到,若迟到需配合曲间进场艺术指导罗晶筝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古筝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浙派古筝”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师从著名古筝教育家何宝泉、孙文妍伉。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贵州大学客座教授。曾任上海民族乐团、香港中乐团筝首席,并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演艺学院等高校任教,其学生多次在文华奖、白玉兰国际大赛等重要赛事中获得佳绩。她的演奏风格文秀清雅、空灵雅健。自1999年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举办个人首场古筝独奏会以来,演出足迹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与大洋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她首演《临安遗恨》《山水》《牡丹亭》《新海青拿鹤》等多部作品,录制出版《罗晶古筝专辑》《川江情》《筝缘》等数十张风格各异的专辑,参与编《顾冠仁古筝重奏合奏曲集》《筝技小曲》《上海浙派筝艺》等教材并录制音响。作为当代古筝艺术的重要推动者,罗晶在演奏、教育与文化传承等方面均具有深远影响。乐团介绍和风煦煦,韶华可期。上海音乐学院“和风韶华筝乐团”于2022年金秋时节由上海音乐学院古筝演奏家罗晶教授创立。乐团主要成员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本科以及研究生的在校生。“迎得韶华入中禁,和风次第遍神州。”乐团以“和风韶华”为名,取“和风容与,明日映天”“表声韶和,民听以睦”之中正协和之意。其中“韶”蕴含朝气活力,展美好芳华,“和”则道出了中国传统音乐审美之“和而不同”。2022年筝团受邀举办“听筝品韵”首场音乐会。2023年,在上音歌剧院举办“春和景明”专场音乐会。同年4月受东华大学之邀,举办“新绿生辉”专场音乐会。6月在第三届上海音乐学院古筝艺术周中,出演“百花争艳”首届筝团联盟专场音乐会。在这几场音乐会中先后委约了极具江南风情的新作品《姑苏随想・桥》及洋溢春天色彩的新作品《和春三章》。同年10月筝团受邀参加第十二届中国—东盟艺术周举办专场音乐会,并首演作品《莲想》和具有侗族风格的少数民族人声、筝重奏与打击乐作品《江火流萤》,该曲后在“上音非遗传承专场音乐会”中再次演出。2024年初,筝团受邀赴韩国參与中韩民族音乐交流盛典,并举行古筝与伽倻琴的专场音乐会。筝团成立至今,已获得海内外多项比赛大奖,并受到业内一致好评,获得奖项如下:2024年:《莲想》获上海市小剧(节)目展演优秀提名作品;2024年:“敦煌之星”青少年古筝艺术展演全国总决赛专业重奏组 金奖;2024年:第二届“国韵杯”民族器乐艺术展演全国总决赛古筝职业重奏组 未来之星;2023年:首届鲁筝艺术节博览会暨庆 “国庆” 筝乐艺术节 金奖;2023年:第二届何占豪古筝国际展演专业重奏、合奏、齐奏组 金奖;2022年:乐通天下· 2022中国古筝艺术展演决赛 重奏合奏组 金奖;2022年:第四届 “敦煌杯” 中国古筝艺术菁英展演 敦煌古筝重奏新人奖;2022年:南洋国际音乐大赛 (重奏专业组)银奖。演员介绍高雨欣现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一年级,本硕师从著名古筝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罗晶教授。曾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师从潘文副教授。2022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进行辅修。曾获第二届盛世华筝音乐节英才杯金奖、第四届“敦煌杯’古筝决赛职业青年A组入围奖、第九届敦煌中国民族艺术周古筝职业青年组金奖等多项个人奖项。曾与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多次参演和风韶华筝乐团专场音乐会、上海音乐厅音乐午茶、东盟音乐周、上音歌剧院等校内外的各类演出活动。周阳霏现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本科四年级。2022年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著名古筝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罗晶教授。曾就读于星海音乐学院附中师从谢迎英老师、饶蜀行老师。曾获2024年“敦煌之星”古筝展演专业青年组金奖第一名;2024年国韵杯古筝专业青年组“未来之星”;2024上海音乐学院-湖州吴兴区南太湖国际音乐节中国民族弹拨乐器独奏比赛优秀演奏奖。在校期间多次获得人民奖学金、三好学生。曾参与东方卫视节目录制,在东盟音乐周、上海非遗文化周、上音歌剧院等各种演出活动中担任领奏。王宗美现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本科三年级,2023年以弹拨乐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著名古筝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罗晶教授。曾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师从潘文副教授。曾获2022中国古筝艺术展演职业A组特等奖,2024“敦煌之星”青少年古筝艺术展演专业青年A组金奖,2024北京传统音乐节--中国音乐(民族器乐)展演活动三等奖等。在校期间曾多次获得人民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三好学生。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古筝首席。周沁瑞现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本科三年级,师从著名古筝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罗晶教授。曾就读武汉音乐学院附中,跟随青年古筝演奏家何伊学习。2022年获第二届何占豪国际古第大赛团体金奖、2021年入选武汉音乐学院““拔尖人才创新培养计划”、湖北省楚天筝星金奖。曾受邀前往美国卡内基音乐厅并获AmericanProtegé个人及团体金奖、参与威尔士国际音乐节,拜见查尔斯王储,2024年初赴韩参与中韩民族交流音乐会。近年来多次参加国内外筝乐演出交流活动,並获得多项奖项。张诗悦现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本科二年级,师从著名古筝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罗晶教授。曾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启蒙于金志红老师,先后受到过潘文副教授、陈慧副教授、王晶老师、王蔚教授的蒸心指导。曾荣获2022“白玉兰”国际音乐节国乐竟演大赛专业少年组等奖;2022中国音乐小金钟全国古筝展演上海地区选拔活动专业组三等奖;首届“国韵杯”民族器乐展演活动职业少年A组“希望之星”。2023第四届敦煌杯中国古筝艺术菁英展演职业少年组“敦煌古筝新秀”称号。刘子妍现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本科二年级,师从著名古筝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罗晶教授。曾就读于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师从陆晶教授、许琳琳老师。曾获2019年敦煌国乐第三届四川古筝展演成都赛区少年组金奖;2022年澳门古筝邀请赛成都赛区少年组一等奖;2022年第16届中新国际音乐比赛中国赛区一等奖;第九届(敦煌)中国民族器乐·民族舞蹈艺术周古筝职业青年A组公开赛银奖;2024年全国高考综合成绩在民乐弹拔乐器组排名四川省第一。特邀钢伴李艺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艺术辅导教师,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钢琴艺术辅导教师,上海市静安区老年大学钢琴教师。钢琴艺术指导硕士,先后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韩国中央大学。2017-2018年获国家奖学金公派赴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访学。作为民乐艺术指导参加了包括2023、2024年“中韩民乐交流盛典”;2025上海中国越南音乐艺术交流周;弦韵冷冷品江南暨琵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展演音乐会;大永和·浙江音乐学院国乐艺术节“江南雅韵--浙派古筝艺术与江南丝竹专场演出”;“国韵杯”民族器乐大赛;白玉兰国际音乐节·中国民族弓弦乐协奏曲专业大赛等音乐会及赛事工作。

展开
  • 3小时前
  • 0 0
赋能少年・古筝艺术研学之旅 | 首日以艺赋能,夯实少年艺术根基

由中国古筝网、琼花古筝联合主办,扬州大学音乐学院琴筝学院指导,1+1 古筝教学法、半桐®乐配提供活动支持,中国古筝网担任媒体支持的“赋能少年・古筝艺术研学之旅”,于2025年8月14日在中国古筝之乡·扬州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古筝少年爱好者齐聚一堂,沉浸式感受古筝艺术的魅力,体验扬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为孩子们搭建了古筝技艺提升的平台,更以沉浸式体验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在少年心中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活动始终以 “赋能” 为核心,通过名家讲堂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为古筝少年的艺术成长注入动力。王小平老师的古筝技法基本功讲座,从指法规范到情感表达,将枯燥的基本功转化为生动的艺术密码,让学员们深刻理解“技法是骨架,情感是灵魂”的演奏真谛。不少学员在课后反馈:“原来摇指不仅要快,更要让每个音都有呼吸感,王老师的讲解让大家茅塞顿开,受益匪浅。”下午2点,活动进入到充满趣味与文化底蕴的环节。琼花古筝厂长苗红带领大家探秘扬州大学琴筝学院制作研究基地,近距离了解古筝制作工艺。从木材选材到框架搭建,每一个细节都展现着古筝制作的匠心精神,学员们惊叹于传统工艺的精妙,对古筝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随后,在苗厂长及古筝工艺匠师的指导下,学员们亲自体验并参与了小古筝的制作。从框架搭建到结构解析,大家全神贯注,用心感受每一个制作环节。这不仅是一次实践体验,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场从无到有的制作体验,不仅让大家触摸到古筝制作的精妙技艺,更让千年制筝文化在新时代的指尖上焕发新生。扬州非遗大漆工艺手作体验中,“创意手绘铭牌” 环节成为研学成果的生动注脚。孩子们在大漆工匠师的指导下,用大漆特有的温润光泽为铭牌上的“年轮”打底,再以稚嫩却大胆的笔触勾勒心中的文化符号。这些融合了少年巧思创意的年轮铭牌,既是非遗技艺的现代演绎,更是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晚间,主办方更是贴心安排了夜游瘦西湖的参观活动,至此“赋能少年・古筝艺术研学之旅”的首日活动圆满结束,让我们继续期待后续行程中的更多精彩。

展开
  • 15小时前
  • 0 0
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 | 《江南丝竹演奏人才培训》招生简章

一、项目简介《江南丝竹演奏人才培训》由南京艺术学院主办,紧密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赋能国家非遗(2006)传承发展、涵养青年民乐家自信担当”主题,依托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深厚江南丝竹演奏传承底蕴与学科资源优势,汇聚南京艺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资深教授组建教学团队。项目以培养兼具科学演奏方法与创新创作能力的复合型江南丝竹演奏人才为目标,致力于推动江南丝竹乐种传承发展、江南丝竹音乐技法表现和江南丝竹风格作品创作与传播,让中华优秀乐种文化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进程中,发挥作为“幸福的音乐”所具有的安顿心身、涵养性情、崇文树雅、化育人文等功能作用。二、项目实施背景及特点(一)实施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还多次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号召,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在新时代新征程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我们应全面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因此,高校不仅要发挥人才培养作用,还应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立德树人实践中,承担起社会教育职能。江南丝竹作为具有悠久发展历史的优秀地方乐种,古称“清音”“国乐”“十二细”,是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以及上海地区的丝竹音乐的统称。白居易《琵琶行》里描述的“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便是我国中古时期丝竹乐发展的证明。明代嘉隆年间,魏良辅等戏曲音乐家在创制昆曲水磨腔时,组建了丝竹乐队伴奏形式,是对丝竹乐的继承发展。随着昆曲艺术的影响力扩大,民间也出现了许多演奏丝竹乐器的音乐班社,使得江南丝竹乐种盛行全国。2006年,江南丝竹获批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该乐种与民俗活动密切结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演奏技法、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乐队编制灵活,音乐风格细腻柔美,清新悦耳,形成了“小、细、轻、雅”的艺术风格,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江南丝竹音乐不仅对中国当代民族乐器表演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也在数百年间成为中国文人雅集的重要江南音乐样式和重要母系音乐文化。随着时代变革和专业音乐教育发展,作为民间乐种的江南丝竹出现了教学传承后继乏人、民间生存土壤受限、舞台传播越来越受挤压等情况。特别是散居民间的江南丝竹传承人逐渐减少或老龄化严重,新一代乐团专业演奏员受多元音乐风格的吸引,少有人投入江南丝竹演奏传承工作中。因此,“江南丝竹”乐种音乐作为中华民族江南音乐母语、凝聚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之美的音乐形式,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其演奏人才培训,刻不容缓。(二)实施特点1.弘扬南京艺术学院江南丝竹教学传统:郑觐文、卫仲乐等江南丝竹名家曾于民国时期在南京艺术学院前身上海美专任教,甘涛、程午加、瞿安华等江南丝竹演奏名师及徐振民、高厚永、茅原、伍国栋、刘承华等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曾于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在南京艺术学院任教。他们培养了一大批笛箫、二胡、琵琶、扬琴专业和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音乐创作优秀学生,继承发展了江南丝竹艺术,享誉海内外。其中,一批优秀学生如钱方平、芮伦宝、阎爱华、张翠兰、刘石、王珣、欧景星、刘强、童莹、任洁、王璇等先后留校任教,形成良好的江南丝竹音乐艺术教学传承机制和教学传统。本项目基于南艺音乐学院民乐演奏家、民族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对前辈江南丝竹名师的继承,进一步弘扬南艺江南丝竹教学、创作与理论研究传统。2.打造演奏、创作与理论研究多元一体的课程体系:针对江南丝竹乐种发展历史与现实特征,本项目集中开设演奏技法教学、名家名曲排练实践、历史审美理论与学术写作、形态分析与音乐创作等丰富多样的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重点聚焦学员演奏技法母语习得、理论修养提升、音乐创作实践和学术研究训练。3.汇集当代江南丝竹演奏、研究和创作名家现场授课:由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牵头,组织顾冠仁、伍国栋、吴玉霞、张维良、朱昌耀、邓建栋、王键、杜小甦、林东坡等校外名家,与本校专家、学者,打造由老、中、青三代江南丝竹音乐的演奏家、理论家、作曲家组成的导师团队,建立系统的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群,进行现场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继续发挥南艺在江南丝竹音乐传承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三、培训项目简介(一)国家艺术基金简介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艺术基金(英文名称为China National Arts Fund,英文缩写为CNAF)于2013年12月正式成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培养艺术人才,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推进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中央财政拨款,同时依法接受国内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国家艺术基金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艺术规律,鼓励探索与创新,倡导诚信与包容,坚持“面向社会、公开透明、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二)项目主体简介南京艺术学院(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简称“南艺”,是中国独立建制创办最早并延续至今的百年高等艺术学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也是江苏省高水平大学高峰计划建设高校,艺术学科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校前列。1912年,我国新美术运动拓荒者、现代美术教育奠基人刘海粟先生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1930年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2年,颜文樑先生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52年,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山东大学艺术系美术、音乐两科合并上海美专与苏州美专,于江苏无锡社桥成立华东艺术专科学校,12月8日完成合并工作,该日后被定为南艺校庆日。1958年华东艺专迁址南京丁家桥,同年6月更名为南京艺术专科学校;1959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南京艺术学院;1967年迁址南京市虎踞北路15号。1978年,获准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高等院校,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南京艺术学院与时俱进,经风雨而茁壮,历沧桑而弥坚,成为国内外卓有影响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作为江苏省江南丝竹音乐教学的重要阵地,百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江南丝竹音乐的代表人物。学院拥有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教育4个本科专业,8个系科。现有专任教师90余人,硕士生导师60余人,博士生导师10余人。学院于1978年全国首批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批音乐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8年获批音乐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3年获批音乐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目前,已形成本科、学术性硕士、学术型博士和专业学位硕士、专业学位博士教育教学协调发展的高层次音乐人才培养格局。2016年以来,音乐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近两轮学科评估中均排名“A-”。音乐学专业现为国家一流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一、二、三、四期建设项目,获教育部“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现为国家一流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四、培训安排(一)培训时间根据《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申报指南》和《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协议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的相关规定,《江南丝竹演奏人才培训》项目培训总时长60天,集中培训时长为60天(2025年8月25日-9月30日为第一阶段,2025年10月27日-2025年11月27日为第二阶段),均采用集中授课方式,要求学员须全部脱产学习。总体日程如下:(二)培训地点1.集中授课地点: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2.汇报展演地点:南京艺术学院附中剧场、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厅(三)培训名额本项目培训面向全国预招收学员30人。(四)课程设置本次培训项目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及观摩采风。其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穿插授课,实践课程与课后分琴房练习结合,帮助学员夯实课堂技法练习和排练学习效果。演奏实践课程模块:技术技巧训练、分组训练、八大名曲合奏排练、名家名曲合奏排练、新作品排练等;理论研究课程模块:江南丝竹历史源流、江南丝竹音乐审美、民族音乐学理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理论、中国音乐美学史论等;创作实践课程模块:江南丝竹音乐形态分析、江南丝竹风格音乐创作、作品研讨修改等;学术写作课程模块:江南丝竹文献选读、江南丝竹演奏文献解析、研究现状写作、研究选题研讨与指导等。(五)成绩评定成绩评定主要针对学员课业完成的质量进行打分,具体标准(以百分计):1.出勤率占20%;2.课堂表现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占40%;3.音乐会展演汇报占40%。经评定、考核合格后,可获得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颁发的结业证书。4.主要师资及课程安排(六)主要师资及课程安排(七)培训成果1.探索融演奏、创作和研究于一体的完整江南丝竹音乐艺术课程体系;2.强化训练江南丝竹演奏技术技巧及其运用能力、即兴演奏能力、理论研究能力、作品创作能力,培养30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演奏人才;3.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厅等地举办至少1场高水平线上直播音乐会。(八)学员管理参训学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项目主体即时解除其参训资格,该学员不予结业,不发放结业证书:1.培训期间发表违反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有损党和国家形象及其他有关意识形态方面问题的言论的;2.严重违反项目主体制定的管理制度,经多次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3.无故旷课1次或以上,或出勤天数不足培训总时长90%的;4.中期或结业考试、考核成绩不合格的;5.在学习中给培训造成不良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的;6.在学习、创作、训练和写作实践中,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的;7.其他不予结业的情形。五、培训对象(一)学员遴选学员应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德才兼备,恪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学员年龄原则上不得超过45周岁。学员报名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在本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或承担省级以上研究课题且成果较为突出的;2.取得本专业副高级(含副高级)以上职称的;3.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硕士研究生学历或连续从事本行业工作满10年以上,且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二)录取方式项目主体组建招生专班,全面审核报名者提交的材料,综合评估,择优录取。录取结果于8月中旬后、正式开班前在相关平台发布。六、报名事项(一)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25年8月18日24:00前。(二)报名方式采用网上报名方式,需提交的报名材料如下:1.《学员简历表(含证件照)》(附件1,保存为PDF文档);2.个人信息相关证明材料(保存在同一个PDF文档内),包括:(1)身份证(正反面);(2)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在读证明/职称证书;(3)专业比赛获奖证书、荣誉证书等;(4)音乐会演出照片及节目单;(5)在职人员,需提供所在单位出具的《脱产学习证明》(附件2);3.代表本人演奏水平的视频(文件总大小不超过1G/MP4格式)。(三)材料提交请将上述报名材料1-2,及本人演奏视频上传至百度网盘后生成的链接,一并发送至电子邮箱:ny2025jnsz@163.com(邮件主题命名为:X 省X市X单位+姓名+江南丝竹演奏人才培训项目报名)。(四)学员报到时间与地点报到时间:2025年8月24日报到地点: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101会议室七、其他相关事宜及注意事项(一)培训费用本项目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参加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往返交通费、培训期间的食宿、学习费用均由项目主体承担。关于交通费报销请参见附件3《培训学员往返交通费报销说明》。(二)联系方式报名联系人:王老师联系电话:18601219423联系邮箱:ny2025jnsz@163.com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北京西路74号邮编:210013(三)著作权规定学员在本项目中学习撰写的论文、学习创作的作品发表时,应标示出本培训项目名称。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和南京艺术学院在公益性宣传推广活动中,有权无偿使用学员在本项目中的学习、创作成果,并行使相应展演权、放映权、广播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表演者权和录音录像制作者权等著作权相关权利,有权无偿使用学员的肖像、姓名等。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和南京艺术学院所获得的著作权授权许可的方式为普通授权许可,行使本项目约定的著作权授权许可权利的期限是学员报到之日至著作权保护期终结,行使本项目约定的著作权授权许可权利的区域范围是全世界国家和地区。学员一经报名则视为认可上述事项。(四)注意事项双方本着诚信的原则,凡参加培训学员,视为已确认并遵守招生简章的各项规定。学员在培训期间的管理严格按照南京艺术学院有关管理制度执行。本简章最终解释权归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江南丝竹演奏人才培训》主体南京艺术学院所有。该项目由 “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彩票公益金和“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展开
  • 08-13
  • 0 0
海派筝声 | 邓翊群筝乐作品独奏音乐会(宁波)

海派筝声·邓翊群筝乐作品独奏音乐会时间2025年8月27日地点宁波音乐厅主办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承办单位丝绸之路艺术团票价1280/680/580/380元赞助单位乐海乐器特邀钢琴朱学思邓翊群当代青年古筝演奏家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古筝专业讲师(博士在读),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文化部“文华奖”获得者,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人才,上海市晨光学者,上海艺术与音乐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筝乐团副团长,中华传统乐会古筝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师从演奏家、教育家、博士生导师祁瑶教授。曾获国家级、省部级演奏与创作类奖项20余项,首邀赴美、德、新、马、土、瑞、匈等国家交流演出,曾于全国50多个城市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及作品音乐会而广受赞誉,2025受邀赴布达佩斯举办专场新年音乐会大获成功,成为了Vigado百年音乐厅首位举办个人专场作品音乐会的中国艺术家。曾合作乐团有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青年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山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上音民族管弦乐团、无锡民族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香港樂樂國樂團、陕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等。曾创作了《定风波》、《时代》、《乌兰布统回忆》、《柳京之舞》、《晚晴》、《明月歌》等多部筝乐作品在业内引起高度广泛关注,曾获敦煌民族室内乐创作比赛最高奖特等奖、2024全国原创筝乐评选十佳作品(最高奖)、全国优秀筝乐作品评选三等奖等。其创作更被列为文华奖、国韵杯、南洋国际音乐大赛等国内外重大专业赛事指定作品,主创“海派筝声-邓翊群筝乐作品创演”入选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艺术指导 朱学思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艺术辅导教研室外聘教师,作曲硕士,上海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会员。2003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师从潘文副教授。2012年以双专业第一名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古筝演奏及民乐作曲专业。古筝师从祁瑶教授,民乐作曲师从朱晓谷教授,研究生师从王建民教授。曾创作有《吴声四时》、《郁离流光》、《致·远星》与《临江仙》等室内乐与管弦乐作品。作品《狂想曲》曾于2017年上海市艺术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全国优秀筝乐作品评选中获一等奖,并入编《古筝原创作品选》。2011年作为古筝独奏随德国柏林劳滕巴洛克室内乐团中国巡演;2017年作为“中国之韵”室内乐团成员赴奥地利参演萨尔茨堡“CROSS ROADS”当代音乐节,同年作为“紫禁城“室内乐团成员参演”中东欧国家作曲家新作品音乐会“。

展开
  • 08-13
  • 0 0
20250811期 【国筝资讯】

所属视频栏目:国筝资讯

展开
  • 08-11
  • 0 0
×

评论

要删除这条动态吗?

确定删除吗?

删除后数据将不会保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