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伴随着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熟悉的旋律扬起,由何占豪音乐艺术传承中心主办的何占豪教授创作回顾暨九十寿辰庆贺活动在沪举行。亲朋至交们齐聚一堂,提前为何占豪庆祝90岁生日,畅谈与《梁祝》的缘分。
何占豪教授创作回顾暨九十寿辰庆贺活动
上海音乐家协会写来贺信:“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您躬身践行,不懈追求,始终探索着一条‘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的道路。”
1959年,家喻户晓、蜚声海内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问世,作曲者之一、作曲家何占豪也从这首乐坛经典开始,开启了他创作常青的艺术人生。
他回忆,有人问我《梁祝》是谁创作的,我说是农民。它的旋律取自民间、来自越剧,可以说是许多琴师、民间艺人共同创作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戏曲界、音乐界几代人的劳动成果。
在何占豪看来,尽管音乐不像文字那样具体,但每个民族的音乐语言都有自己的传统和风格。“为什么《梁祝》人们一听就懂、一听就喜欢,因为它虽然是外来的形式,但却是民族的内容。有句话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梁祝》,正是因为《梁祝》浓郁的中国特色。”
曾与何占豪并肩“作战”的老同学——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音乐教育家丁芷诺坦言,是《梁祝》让小提琴的乐音传到了田间地头,也让中国民族音乐优美的旋律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祝贺何占豪九十诞辰,青春永在、活力无穷。”
电影配音艺术家童自荣所作的文章《榜样》,呈现了一位在荣誉面前依然保持本色,可爱朴实的何占豪。
“在九十年的艺术生活中,何占豪先生在民族音乐现代化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潜心创作,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和无数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同时,他为人的热情爽朗也令人难以忘怀。”文艺评论家毛时安写下祝辞。
二胡演奏家马晓晖至今感激何占豪的知遇之恩。当13岁的马晓晖独自坐着火车来上海时,是何占豪亲自去上海火车站接她。时隔多年,马晓晖记忆犹新:“一路上,我们路过剧场、路过万体馆,何老师告诉我,你好好拉琴以后可以在这些场馆里表演,是他带给我对舞台最初的憧憬。”
从1958年创作至今,何占豪创作了一百余部重要作品。即将迈入“90后”,他笔耕不辍又交出一份新作——交响秦腔组曲《根据地》,这部作品全景式地再现了陕甘革命根据地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何占豪说,自己要努力“把民族音乐提升到世界先进水平,让民族音乐传播到世界。”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