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为2016年“中国潮筝”——全国传统古筝学术交流会之潮州筝派近现代先贤传承音乐会上代表苏文贤先生的传承演出。
演奏:陈骐 林英苹 蔡毅 黄友强 李仪萱 黎雅恬 贺璇 廖蕾 廖梦婷 曾幕韩 李苒 林煜晴 金家玉 王维醒
是他,在建国后第一个把潮州筝艺传播到北方及全国;是他,第一个把北方的筝艺及双手弹筝的技艺传播到广东;是他,第一次正式出版了潮州筝曲;第一个把潮州民间音乐带入学堂,建立了潮州音乐的古筝、二弦、琵琶、三弦等专业及合奏课。他的努力、成就、贡献,使潮州人、中国人乃至世界上更多的人认识了潮州音乐,潮州古筝。
他就是一代名师苏文贤。让我们通过他的女儿苏巧筝女士的一篇回忆文章来认识这位先贤。
苏文贤先生
《父亲永远活在音乐声中》
作者:苏巧筝
八月十日,是尊敬的父亲——著名的潮乐家,南派古筝名家苏文贤先生冥辰25周年。父亲生前任广州音专(今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教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1907年12月1日(农历丁未年10月26日)父亲出生在广东潮州古城。一生经历坎坷、周折,晚年惨遭不幸,但他具有聪颖的音乐天资,爱乐如命,以学乐、研乐、传乐渡过了一生,他用音乐融铸自己的生命,永远活在音乐声情之中。
潮乐一代宗师洪沛臣先生名扬天下,桃李满堂,其中,琵琶高足谢少圃先生是父亲的启蒙老师。谢先生在泰国曼谷开金银首饰店,父亲年青时,在店中打工兼随先生听学琵琶。后来,曾多次回乡向琵琶高手王泽如先生求学,由于他的天赋和勤奋,熟背弦诗(乐谱),艺事猛进,琵琶弹得出神入化,成为当时的潮州名家,潮人称为“琵琶苏”。及后,他又随星洲(新加坡)的海邑筝家郑祝三(字映梅)先生学习古筝,受先生赏识,得其独创的“鸡啄粟“筝法真传,此番因缘,潮筝的技艺更由父亲广为弘扬,发展。
1953年,潮州成立了潮州音乐研究组,父亲任创作组长,开始收集,整理民间音乐,排练节目。期间他参与编写、排练的节目有潮州大锣鼓《抛网捕鱼》,《庆丰收》,唢呐领奏的《粉蝶采花》(此曲后来又编成古筝曲),弦诗乐《寒鸦戏水》,《昭君怨》等,这批节目,在1956年带赴北京参加全第一届音乐周汇演,好评如潮,《寒鸦戏水》,《粉蝶采花》得到节目优秀奖,大锣鼓《抛网捕鱼》不但得奖,更被选派去参加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并获金质奖,使潮州的锣鼓音乐从此蜚声中外。载誉归来的演出队又被派往上海及全国各地巡回演出,使《寒鸦戏水》等一批优秀的潮州乐曲得到广泛的流传,感动了几许国人心灵。
1956年,父亲应邀到沈阳音乐学院任教,他把潮州筝艺带到北方传播,无私地提供了手头几百首的弦诗谱。在忘我教学之时,他也努力研究北方的筝艺,学习掌握双手弹筝的新技。他向赵玉斋先生学习名作《庆丰年》,且得精彩。他用学到的双手弹筝的技术来改编潮州弦诗,如他经常弹奏的《上天梯变奏曲》,《贺新春》等,就是他发展潮筝,留给后人的礼物。
父亲精湛的技艺,无私传授的精神,获得赵先生的衷心赞赏,两人成为莫逆之交,这在赵先生为纪念父亲逝世十五周年的缅怀文章《寒鸦戏水传北国,高山流水结友邦情》一文中表露无遗。他们合作编辑了一本筝曲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父亲为潮筝北传,北筝南传,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8年,广州成立了音乐专科学校,父亲应聘任教,他开设了潮州音乐的二弦、古筝两门主科及琵琶副科和潮州音乐合奏课,潮州音乐开天辟地进入了学堂,这是父亲功劳。
1961年,父亲整理了一册《潮州古筝教材》赴西安参加第一届古筝教材会议,在会上,他还为众多院校演奏和录制了一批潮州筝曲,为他整理的《潮州古筝教材》积累了音响资料。从此,潮州筝艺传遍祖国各地,同时,也是他第一个把北方的筝艺及双手弹筝的技术带到南国,带进广州的课堂和舞台。自1958年他到达广州之后,便经常出席一些重要的场合演出,当时,除弹奏他的首本名曲《寒鸦戏水》,《粉蝶采花》等外,还经常弹奏新曲《庆丰年》,《欢乐的日子》,《瑶族舞曲》及山东筝曲《高山流水》,《汉宫秋月》,《鸿雁捎书》以及河南筝曲《山坡羊》,《上楼》,《下楼》等,使北方的筝曲及双手弹筝的技术在广东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父亲经常有演出任务,随时登台,挥洒自如。有一次,音协组织演出,开幕前,他在弹奏琵琶的轮指,没想到舞台上正在试音,竟把这个轮指播出去,其发音坚实清亮,粒粒清晰、均匀、字字珠玑、通透,四座专家为之惊觉,还记得在场的琵琶名家林石城先生所说的这番话:“一听就知道苏先生的功底深厚,扎实,真了不起”。
父亲在教学之余,还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东省电台录制了《小桃红》、《寒鸦戏水》、《粉蝶采花》、《贺新》、《昭君怨》、《浪淘沙》等几十首古筝曲和弦诗合奏曲,使潮州音乐,潮州古筝的美妙音韵环宇宣流。
父亲对待音乐一丝不苟,年过半百,每天最重要的事情是弹琵琶,练古筝,拉二弦,南曲北曲,从不间断,精心研磨。他尊重传统,又不墨守成规,他创造性将一首三板曲(相当于1/4拍子)作引子,引入头板曲(相当于4/4拍子),再经催板接回三板作用尾声,形成弦诗乐的一种板式结构,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头板—二板—催板—拷打—三板—催板”,从慢渐进,千篇一律的套曲格式。比如他用三板曲的《川山龙》作引子,接头板曲的《平沙落雁》,催板后再接《川山龙》,使乐曲生机勃勃,这种版式结构,已成为今天潮州弦诗乐广为流传的演奏曲式,他的革新,对弦诗乐有划时代的意义,影响深远。
回顾父亲平生乐艺,是善于吸收众家之长,兼收并蓄,既融会贯通,亦触类旁通,创新发展。除了琵琶、古筝以外,还兼擅其它乐器,如领奏担纲的二弦、扬琴、椰胡、三弦、洞箫等,无不精通,他是潮乐界极少有的既博且精的音乐家。虽然他20多岁时在乐界已颇负盛名,但他学习音乐,创新发展的精神,却永远是在起跑线上,他爱乐如命,学而不厌的精神与他一生相始终。
是父亲在建国后第一个把潮州筝艺传播到北方及全国;是他第一个把北方的筝艺及双手弹筝的技艺传播到广东;是父亲第一次正式出版了潮州筝曲;第一个把潮州民间音乐带入学堂,建立了潮州音乐的古筝、二弦、琵琶、三弦等专业及合奏课。他的努力、成就、贡献,使潮州人、中国人乃至世界上更多的人认识了潮州音乐,潮州古筝。父亲为潮州,为家乡的父老们赢得了荣誉、光彩,他演奏的音乐,经常在各地电台播放,洒遍环宇,利乐众生。父亲传授的音乐将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
从三十年代开始,父亲就在泰国和国内教授学生,桃李遍天下,在广州音专任教期间,更培养了一批专业的人才,这批学生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教授和专家,披靡广远。特别感到欣慰的是我们一众子女自小在父亲的音乐声中长大,朝夕薰陶、润泽、且受父亲悉心栽培,严加管训,一个个都跟随着他步入音乐人生,得其薪传,其中,我与弟弟苏章鸿随父亲专攻古筝,二妹苏妙筝学习琵琶,及后,小弟苏章平、小妹苏素筝也得承家传,专习三弦,个个秉承父亲的旨意,曲有所成,使苏家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音乐世家。时至今日,每逢节日,喜庆,苏家都依承传统,苏氏家庭乐队都聚集一起,奏乐,玩乐,用音乐缅怀父亲,让父亲永远活在音乐声中。
1956年苏文贤先生(左一)在东北音乐专科学校上古筝课,赵玉斋先生(右一)听课,上课学生为阎俐(左二)、丁伯苓(右二)。
1961年全国古筝教材编选座谈会与会代表签名单。
作者苏巧筝∶中国音乐家协会员会,星海音乐家院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文原载于《秦筝》1996.2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