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筝网
取消

去微信分享给好友

新闻比赛 |发布时间:2025-10-23 09:18

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入围半决赛选手名单

10月22日,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复赛圆满结束,24名选手进入半决赛,现将名单公布如下:



评委点评



孙 鹏:


通过这次48位选手的演奏,可以感觉到古筝整体的发展是非常令人欣喜的。无论从大家的技术表现、作品的难度等,我觉得都能充分地展示大家的水平和备战情况。作为一位指挥,我更多地想从舞台的表现,以及音乐深度和广度跟大家交流一下我的一些心得。希望选手们以后在演奏中能够更多地深挖作品的含义,以及作曲家赋予这个作品的灵魂和性质。大家知道古筝这个乐器,它是一个单一乐器,它最吸引人的是它的声音和韵味。我觉得在拼音量这个方面,其实不是各位选手最终要去做的一件事情。作为一个演奏者来讲,应该更多地关注怎样第一时间低调一些把作品的性质表达出来。这个作品是什么样的性格?它有什么样的音乐气质?然后通过古筝把它展示出来。我们不要把这个古筝当作一种兵器或者是宣泄的工具。古筝是中华民族文化优秀的传统乐器代表,我们要先把它最优秀的东西传承下来,再对它进行向后的发展。


许菱子:


听了复赛的角逐,我脑子里出现了四个成语:得心应手、人情合一、声情并茂、旁征博引。这四个词在我们的现代作品和传统作品的演奏上都是特别有关系的,都需要你有一定知识性和思想性。人情合一表现在我们演奏的方法上,就是身体的力道与我们的声音的结合,好像人和情合在一起的。一个人在演奏时,其实是身心灵的结合,不仅仅是光靠手。比赛中,真正的音乐应该用心演奏出来的。声情并茂是说你要把身心灵结合起来,具有你的思想性。得心应手其实也是同样的一个问题,就是说你的心灵有了思想,通过你的身体的力道再通过手发出来的,这样的演奏才是比较完美的。旁征博引是讲我们在演奏的时候,是有很多知识在支持我的演奏的,通过你的内心和你的思想达到你的手上,最终内心表现得特别完整。在比赛中,你的思想,我们能从你的每个音中听到,知识的一个储备和支撑特别重要。传统的作品其实是地域性的,是有历史原因的。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演奏法,跟地理、文化语言、人文习俗都是有关系的。


邱  霁:


我们在台上所表现的时候,是不是能够发自内心地把音乐向内而求?也就是我们是不是深入地理解了这个作品,而不是把这个乐器当成一个发泄的渠道。到底我们是在表达音乐呢,还是我们在发泄自己的情绪?进入半决赛的选手都是会被全国的古筝爱好者或者学习者看到的,你们每一个人的音乐表现对于全国的古筝袭承者都起到了引领作用,所以你们每个人的音乐表现是不是真的发自内心,是不是能够传递音乐所要表达的内涵,并非只是自我的彰显,就非常重要。这几天复赛,有些选手把一些原本没有那么长的曲子拉的有点长,但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在时间分寸的把握上面大家还要尽量的控制。还有一点,关于技术的概念,我们已经不是在弹错音的这么一个阶段了。那么在速度的表达上,我们是不是越快就越好呢?因为就我个人而言,实际上过快会使人听不清你所表达的。我想技术不仅仅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不是一个仅仅的快速,而是一个全面控制声音和音乐的能力。有控制的音色、音乐、速度、节奏,我们要更加注意。音乐是一个整体,它需要有一个全局观。我们演奏者很容易陷入一种速度操控的快感当中,但是要尽量在演奏的时候控制你的技术。


评论

确定删除吗?

删除后数据将不会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