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筝韵流长。2025年10月30日下午,罗晶教授以《新火相传 筝续华章—全国首支古筝乐团的起步与发展》为题,引领非遗传承班与上音师生们共赴一场关于古筝乐团源流与发展的回溯之旅。本次讲座融汇学术研究与艺术传承,在琴音与历史的交织中,再现了筝乐艺术的薪火相传。
本次讲座分为两个部分,前半段罗晶教授生动的讲述了从上音开创中国首支古筝乐团,到如今各团百花齐放,展现了筝乐艺术的传承与蓬勃发展。后半段由罗晶教授带领和风韶华筝乐团的成员们带来了风格各异、精彩绝伦的筝独奏、重奏作品。

旭日初升,发轫之始
全国首支古筝乐团的起步与发展。
一切的故事,始于1961年的夏天。
彼时,王巽之先生带领孙文妍、项斯华、范上娥三位学生,将《月儿高》《将军令》等琵琶名曲成功移植改编为古筝曲,并编写出上音第一套系统化古筝教材——《浙江传统筝曲教程》。
同年,浙派古筝被正式确立为中国古筝五大流派之一。乐器改革(1958年21弦S型筝诞生)、曲目与教材编创,为日后筝团的成立埋下了种子。
1988年,何宝泉先生受邀赴日参加筝曲大会,深受当地筝团演奏的触动。他认为:“中国也应该有自己的筝乐团。”
回国后,他立即行动。1989年,中国第一支古筝乐团——上海音乐学院古筝乐团正式成立,由何宝泉、孙文妍老师领队,开创了古筝以合奏团体形式演出的先河。

薪火相传,百花齐放
先行者播下的种子,如今已花开遍地。上音的筝乐事业,在不同导师的引领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筝团,呈现出繁荣景象。
音乐赏析,筝乐巡礼
理论的传承与历史的回顾,最终将在舞台上绽放。以下是“和风韶华筝乐团音乐会”的精选曲目,从中可窥见从传统到现代的筝艺脉络。



本场音乐曲目,堪称一场跨越时空的筝乐巡礼。它从气势恢宏的浙派经典《将军令》启程,历经结构精巧的江南丝竹《四合如意》,驶向描绘海东青与天鹅搏斗的《海青拿鹤》。随后,笔锋一转,步入现代筝曲的斑斓世界:在四重奏《蓝》中感受色彩的理智与静谧,于蝶式筝上聆听古琴名曲《阳关三叠》的千载离情,更在《逐日》里体味“夸父追日”的磅礴生命意志。

音乐会在两幅生动的音画中达到高潮——委约新作《姑苏随想·桥》以筝声勾勒江南水乡的烟火气韵,最终,在古朴悠远的《月儿高》中,再现那片风清月明的至美意境,为这场听觉盛宴画上圆满的句号。
(文/张雨彤)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