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筝网
取消

去微信分享给好友

文章|发布时间:2020-06-06 15:36

谈筝论道第47期导读

谈筝论道第47期 

河南筝乐考略 

作者:樊艺凤

导读:王英睿


        河南位于我国中原,乃古九州之中,故又称“中州”。历代诗词歌赋等文史资料,以及民间音乐活动,都证明了河南筝乐在历史上的繁盛活跃。《河南筝乐考略》是樊艺凤1993年的硕士毕业论文。正因为作者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有地域及方言优势,导师周延甲先生帮她选择了河南筝乐方向的论题。在当时考察经费、资料来源都比较缺乏的现实条件下,樊艺凤通过多次实地田野调察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构建起文章主要框架,同时结合历史文献及地方曲种对河南筝流派的历史成因、流变、衍进、风格特点、演奏技法、代表人物等方面进行了全景式描述,勾勒出河南筝派的整体状貌。

        鼓子曲是一种曲艺说唱形式,它以明中期至清乾隆间流行在汴梁的小曲为基础衍化而成。鼓子曲后来改名为大调曲子,筝是其中的主要伴奏乐器,随着这一曲种的发展、日臻成熟,在大调曲子广泛流行的地区,筝乐艺术也不断兴旺繁荣,名家不断涌现。

传统曲目
        河南筝曲中的一大部分是从大调曲子的唱腔牌子曲和板头曲中衍化而来的,是经过筝人长期合奏、伴奏实践,不断加工、提炼而成的。

        1、唱腔牌子曲
        从大调曲子的唱腔牌子曲衍化而来的,同名变体的形式居多。
如,《山坡羊》、《倒推船》、《扬调》、《银扭丝》、《剪靛花》等,这类乐曲的特点是短小、精悍、活泼,地方风格很强。

        2、板头曲
        从板头曲衍化而来,曲式结构严谨、工整、讲究对称性和规律性。板式结构中分为慢板、中板、快板。《上楼》、《和番》、《落院》、《叹颜回》、《思春》、《闺中怨》、《打雁》、《赏秋》、《高山流水》、《征西》、《寒鹊争梅》等。

现代创作曲目
(1956年——1974年)
        如,曹东扶的《闹元霄》、《变体孟姜女》、《双叠翠》,任清芝的《新开板》、《幸福渠》等。

演奏特点
        河南筝曲的演奏特点除了与音律、调式、旋律特点有关外,与方言有极大关系。众多的上、下滑音,与方言中的多汉语音韵的“阳平”和“去声”有关。我们从河南方言中极容易找到大量的“阳平”、“去声”音调,见下面例子:

 



        语句中连续出现的“阳平”和“去声”(尤其是去声),表现在筝乐中是连续的上、下滑音。这是河南筝乐“以韵补声”的最大特点所在。

        1、右手演奏特点
        (1)大指靠弹重托(夹弹法)
        多以大指开头,“十音有八为大指” ,全部采用靠弹法。大指较食指出音扎实,更符合河南风格的要求。 

        (2)摇指
        多为短摇,受三弦(大调曲子主奏乐器)“搓儿”的技法影响。演奏时用腕部的摆动带动大指的大关节进行快速托劈,且带有一个强劲的音头。

         (3)倒剔正打
        曹东扶所创。用中指向外弹而得名。曹东扶所带指甲是金属片,夹在指缝里,这样用剔指比用勾指更强劲有力和方便。

        2、左手演奏特点
        小颤音、大颤音、以及大量最具地方特点的下滑音,均显示出区别于其他流派的河南筝乐的特色。

        此外,河南筝乐中,绝少见到延续的二分音符和不加修饰的同音反复。需要延长音值(同音反复)时,常以各种变奏手法、变音手法加以润色、填充。

代表人物
        作者查阅了《河南曲艺志》、《县曲艺志》,结合自己民间采访记录,整理出大调曲子的几个主要传播地:襄县、叶县、遂平、南阳、邓县、泌阳的弹筝艺人的师承关系,集中介绍了其中的三位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艺术特色及贡献。

        遂平魏子猷
        清光绪年间人。据考为魏县县令后裔, 精通琴、筝、琵琶、笙管,尤擅筝。先生治学严谨、重视理论,编辑有《中华乐器图说》和《曲谱》。魏子猷还是一位教育家、当代筝乐的开拓者。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先生曾在北京西单牌楼道德学社教授各种民族器乐,河南筝乐曲由此得以跨区域传播,其弟子有:娄树华、梁在平、周希文等。

        南阳邓县曹东扶(1898——1970年)
        自幼随父习艺卖艺,曾拜“曲子场”的马书章、徐金山学唱大调曲子、弹筝,随其它曲友学习三弦和琵琶。曹东扶修订了《叹颜回》、《百鸟朝凤》、《陈杏元和番》、《落院》等一大批板头曲;改编《变体孟姜女》、《秋收》、《采茶灯》等多首传统乐曲,并创作新曲《闹元霄》,大大丰富了筝的表现力,将河南筝乐推上一个新高度。1956年以后,曹东扶先后在开封师范专科学校、郑州艺术专科学校、中央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任教,为培育演奏人才和传播河南筝乐作出重大贡献。

        泌阳王省吾
        八岁随祖父王舟南(泌阳大调曲子的初唱人)学唱大调曲子,十二岁习筝。解放后,王省吾多次参加民族民间音乐的收集、整理工作。1962年,先生应邀赴西安音乐学院讲学,把河南筝乐系统、全面地介绍到西北地区,为西安音乐学院筝乐学科建设作出了贡献。

        叶县任清芝
        童年时是个小戏迷,先学会奏扬琴,又学唱大调曲子,十四岁拜本地大户赵均安习筝。他学习刻苦、记忆惊人,仅用一年之余便功成出师,走乡串镇为群众演唱,受到“弹惊四座,唱乐万家”的赞誉。任清芝是典型的革新派:为了适应“高台曲”夸大的艺术表演,改进筝弦、义甲;演奏中采用大幅度左手颤弦、大量“双撮”。他的创作曲《新开板》《幸福渠》高亢、有气势;演奏《汉江韵》大胆运用大三度的重按音,实属罕见。

        作者总结了几位先生的演奏风格:曹东扶的 “华丽、细腻”;王省吾“古朴、淳厚”;任清芝粗犷、豪放,并以民族音乐学的视角,从个人性格、从艺环境、社会时代背景等方面分析了形成他们各自演奏风格的原因。



        樊艺凤: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西安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陕西秦筝学会会长、《秦筝》刊物主编,陕西省第十二届政协委员。创建西安音乐学院秦筝乐团并任艺术总监。录制出版《中国古筝·陕西篇》等音像制品。

 

曲目欣赏:


《苏武思乡》演奏:樊艺凤


《新开板》演奏:樊艺凤


《落院》李汴

《闹元宵》周望


点击查看原文:

谈筝论道第47期—河南筝乐考略


评论

确定删除吗?

删除后数据将不会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