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筝网
取消

去微信分享给好友

文章|发布时间:2021-12-02 14:50

谈筝论道第79期特辑(T8)


谈筝论道第79期

 

东北地方风格筝曲的发展历程

 

作者: 阎丽   徐杰  魏巍


        恰逢闫丽老师85岁寿辰,谈筝论道推出本期特辑以示祝贺。


        一、筝在东北地区的历史发展状况

        古筝艺术在东北地区的真正发展和繁荣,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鲁迅艺术学院奉命于1946年秋由延安迁移至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并作为东北大学的一个学院开始招生办学。为适应东北解放形势和土地改革的需要,鲁艺学院先后组建四个“文工团”和一个“音公团”,深入战争和土改第一线,边创作、边演出、边办学。当年,阎丽教授家住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附近的村庄,少时的她在观看鲁艺文工团演出的《星星之火》、《刘胡兰》等歌剧时,看到演职人员用大张的薄铁板通过晃动制造雷雨暴风的音响,效果极其逼真,这一印象深深地留在其记忆中,成为其后来的投身音乐队伍中的动因。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沈阳解放,鲁艺5个团奉命返沈恢复招生办学,更名为“东北鲁迅文艺学院”。1950年,河南派筝家曹正先生,身背古筝及简单行装,毛遂自荐来校任教。此后,他驰骋于东北地区的古筝教学、演奏、创作、学术研究等广阔领域里。在任教的15年间,曹正为东北古筝艺术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东北鲁迅艺术学院(音乐部),是全国第一个正式建立的具有古筝专业的高等艺术院校。1950年暑假后开始正式招生开课。第一批学员有音公团在职进修生姚怡德、韩维忠等,师资班的徐展、梁宝生等,普通班的席德敏、景雅玲等,乐器系的雷雨声、尹其颖、赵德震等。在曹正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经常举办音乐会和学术活动,也因为古筝的自身优势,使其很快在东北大地上蔓延开来。学院有意扩大涵量,经商定由曹正亲自出马,广招天下名家来院任教。1953年,经曹正推荐,山东派筝家赵玉斋先生来到东北音专任教。从此,开始了曹、赵二位筝家携手教学的新形势,形成共同开发建设东北筝乐文化事业的新格局。1956年后,沈阳音乐学院被誉为“筝窝子”,在这里为全国各文艺团体、音乐院校培养古筝专业文艺骨干和师资力量,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西安音乐学院周延甲教授、星海音乐学院的陈安华教授、上海民族乐团一级演奏员潘妙兴先生、云南艺术学院张树德教授、四川舞蹈学院院长何成育教授、中央歌舞团史兆元先生、上海音乐学院何宝泉教授、哈尔滨艺术学院的张贵生教授、山东师范大学赵淑屏副教授,广西艺术学院林坚教授等。


        从1953年至今的50多年中,我们可大致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63年前的“曹赵联璧”时期,这一时期基本是由曹正、赵玉斋两位先生联壁共同打基础、搞基本建设,不仅为东北地区古筝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开阔了眼界,同时,还培养出了新中国第一代筝演奏家、教育家,为东北地区和全国各地培养输送了大量的古筝专业人才,是东北地区筝乐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第二个阶段是在文革之后的几十年,这一时期,东北筝乐逐渐走上了正轨,建立了完整的教学体系,新一代古筝优秀教育家、演奏家相继崛起,其中包括阎丽、丁伯苓、叶申龙、吕殿生、刘卫裕、李连生、庄晨等,古筝作品亦不断呈现,是东北筝乐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时期。


        阎丽教授的专著《古筝教程》于1992年出版,标志着东北地区古筝教学体系进入了新的高度,该书由曹正先生为书名题字,赵玉斋先生为书作序,内容分为理论和训练两个体系。著作中,吸收了由东北民歌改编的二十多首筝曲,积多年教学经验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和训练体系,是继承、挖掘、整理、论述古筝演奏艺术的专著。该教科书于1995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委举办的第三届“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选中,荣获国家教委二等奖。不仅为古筝文化的建设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和贡献,更使东北地区的筝乐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东北筝曲的创作来源与曲目

        我国东北地区,有数十个少数民族和广大汉族同胞,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一方面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被汉族大量吸收、涵化,另一方面,汉族音乐文化对少数民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北方民族民间音乐实际是汉族和许多北方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相互融合的一种音乐文化。形成北方民族民间音乐的语言、形式、风格等地方特色,正是这种多民族音乐文化长期融合、发展的结果。东北地区民间音乐形式较为多样,戏曲方面有评剧、皮影戏、吉剧、京剧;说唱音乐有东北大鼓、二人转;还有民间鼓乐和秧歌乐以及民歌小调。它们扎根于群众之中,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也是弹筝人和作曲家们的创作源泉,东北地区的筝家和作曲家们深深地扎根于本地区的民间音乐,并以此为素材进行创作、移植、改编。几十年间,以阎丽教授为首的新一代古筝艺术家们,创作了40余首东北风格筝曲作品,在长期的摸索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韵味。主要有:


        1、东北民间鼓乐、秧歌曲牌、二人转曲调风格的筝曲,其情绪欢快、热烈、泼辣,并且在乐曲中经常出现模仿锣鼓的节奏型。代表作品有《秧歌调》、《东北风》、《闹秧歌》(阎丽曲);《句句双》(阎丽 徐杰曲);《欢庆》(阎丽 徐岩曲);《关东秧歌》(吕殿生、吕金曲);《争奇斗艳》(刘燕改编);《春来早》(赵登山曲)。


        2、辽南地区民间曲牌风格的筝曲,其曲调悲凉,如泣如诉,常引聆听者潸然涕下,如《江河水》、(吕殿生、吕金编曲),《忆》(阎丽曲)。


        3、东北民歌风格的筝曲,其特点是曲调清新明快,宛转悠扬。代表作品有《情戏春来》(阎丽、徐杰曲);《忆》(阎丽曲);《四季调》、《春天》(叶申龙、霍存慎编曲);《春雨》(张悦宾、林吉良曲);《梅花开的好》(张悦宾曲);《乌苏里船歌》(张贵生曲)等;


        4、皮影戏风格的筝曲,如《辽南情》、《兰桥随想》(阎丽曲);《兰桥魂》(阎丽 徐杰曲)。


        5、少数民族风格的筝曲,如《赫哲人的春天》(张贵生曲),《嘎达梅林忆事曲》(杨娜妮曲)、《牧歌》(张松曲)、《库玛哈》(李丰凯曲)《快乐的挤奶员》(阎丽曲)等优秀作品。


        还有筝笛子合奏曲《欢乐的春天》(赵作征、张悦宾曲)。


        谈到东北风格筝曲,就不可避免地要介绍东北风格筝曲创作领军人物,沈阳音乐学院阎丽教授。她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艺术类专业院校培养出的第一代古筝专业本科毕业生。1953年,她考入当时的东北音专附中,师从“筝界泰斗”曹正先生。受曹正先生的影响,她立志从事古筝教育事业。1956年升入本科后,阎丽教授跟随“中国筝王”赵玉斋先生系统学习山东筝派乐曲,其演奏技艺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艺术底蕴也更为深厚。她笃定“立艺立人”的艺术理念,构思古筝音乐作品的研究。从艺69年间,先后改编、创作了近30余首古筝作品,其中东北风格古筝作品就有20余首,其主要作品有:《情戏春来》《东北风》《闹秧歌》《辽南情》《兰桥魂》《忆》等,现已收录于《古筝教程》和《“东北风”筝曲与论文集》中。


 

        1958年,阎丽教授随学校下乡到凌源县,时值寒冬,父老乡亲们聚在公社礼堂观看皮影戏,屋内挤不下,就站在室外听,人们身披寒霜,脚踏青雪,这样一站就是三个多小时,直到散戏,才依依不舍离开,可见其热爱程度。民间皮影戏班艺人都是掐着嗓子用极其尖锐的高音来演唱,阎丽教授在当场用真声唱了一段女声大悲调,听众第一次听到由女声真嗓子演唱,引起极大轰动。由于深受皮影戏的熏陶,1987开始,阎丽教授创作了具有辽南影调风格的古筝独奏曲《辽南情》,乐曲的第一段揭示出无限思念,感叹的情绪,“凄凄切切断腸声,指滑音揉万种情。花影深沉遮不住,席帏穿幙又残更”。乐曲第二段突转快板,多次出现欢庆锣鼓般的节奏,充分描写了亲人喜归故里的欢乐情景。这首作品于1994年10月1日在鞍山电视台“国庆音乐会”首演,在1996年扬州“第三届古筝学术交流会”上公演并把原名《辽南曲》修改为《辽南情》。会后筝界泰斗梁在平先生为阎丽教授提词: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如神。欣耹阎丽曲,绕梁三日吟。



 

(梁在平先生为阎丽教授题词)


        东北风格筝曲最初以地方民歌改编为主,随着创作经验和技术手段的提升,筝曲创作也日趋成熟。上世纪70年代,根据东北民歌改编的《东北风》,全曲采用了A、B、A的曲式结构,前后两段的主题由东北民歌《东北风》组成,曲调粗犷、泼辣。中间段主题则采取了东北民歌《生产忙》为音乐素材,曲调委婉优美,演奏技术充分发挥了古筝滑音、按颤音的特点。《闹秧歌》则以东北民歌为基础,巧妙地结合二人转“文武咳咳”作为开场音乐,以此造势,气势磅礴,主题则以滑音、双音滑音技巧,描绘了人们扭起东北秧歌的舞姿,快板通过双手大撮演奏技巧营造欢乐跳跃的情绪,充分展示了人们欢庆新春佳节的情景。


        《情戏春来》是由三个声部组成的古筝重奏曲,由慢板、中板和快板组成。这首作品由著名的东北民歌《五更调》、《小看戏》和《春季里来》三首乐曲连缀而成。慢板曲调优美而缠绵,形象的描绘出月牙高悬,抒情飘逸的意境。中板描绘人们欢天喜地地扭起大秧歌,乐曲中高低起伏的旋律和按滑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秧歌队中的人们扭摆逗趣的诙谐场面。快板段落表达的是锣鼓齐鸣,万众欢腾的生动场面,并在极为热烈的高潮声中戛然而止。此曲充分表达了东北地区缠绵柔美的韵律,火爆热烈刚劲饱满的情绪,描写了人民生龙活虎、热情奔放、朝气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


        东北筝曲的演奏技巧发展与创新方面一直在不懈地努力。2001年,阎丽教授创作了古筝作品《兰桥魂》(曾用名《兰桥恨》、《兰桥随想》),最初是以古筝四重奏形式发表,经过古筝演奏家徐杰不断修改,发展成一首完整的独奏曲以及古筝协奏曲。乐曲以东北地区民间故事“兰桥会”为创作背景,采用了辽宁地区皮影戏的曲调风格,并注重对地方音韵的运用与挖掘,同时创新运用了“双手摇”和快速演奏技法,是一首既重视传统风格的继承又具有创新的优秀古筝作品。除了在技巧上的创新外,这首乐曲还配有钢琴伴奏版、双排电子琴伴奏以及MIDI伴奏版、民族管弦乐队协奏版,将古筝与现代音乐相结合,使得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而且更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青年古筝演奏家李岩在2017年大连音乐会中演奏《兰桥魂》)


        《兰桥魂》慢板第一部分,主旋律中左手多施以“上滑按颤音”、“下滑按颤音”技法,并在按滑音的同时加入颤音技法,这是东北筝曲极具鲜明特点的技法之一。充分表达女主人公的悲悲切切断肠声,指滑音柔万种情。


        第二部分是主题音乐“对话”,运用了复调的写作手法。右手高音区摇奏,表现了女主人公兰瑞莲委婉地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左手低音区旋律,模仿辽南戏中小生唱腔,意在表现男主人公魏魁元急切地劝说兰瑞莲逃离苦难的心情。在演奏上,需要控制对音高、音量、音色的变化,描绘出男女主人公在井台旁邂逅,相约兰桥的情景。这段音乐是将现代高难度的演奏技法融入主题音乐曲调中,右手“摇”,左手奏主旋律,这一特殊技法在其他流派和筝曲中,是比较罕见的。


        乐曲的快板部分“夜奔兰桥”,运用了下行音阶做陪衬,右手在高低音区八度上下跳进,加之七声短音阶的快速模进,描写雷雨交加的夜半时分,兰瑞莲恐慌又焦急的心情,在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中,她连滚带爬、深一脚浅一脚奔逃的情景,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连接段“哭兰桥”,描写兰瑞莲跑到桥头,却“只见蓝衫,不见人”,涛涛洪水,魏魁元被淹没在洪流之中。这一段要把女主人公肝肠寸断,万念俱灰的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长摇的耐力以及左手韵味的加入:如点颤音、按颤音、重颤音技法等技法相结合,这些颤音的使用是结合东北民间音乐风格特点基础上产生的,东北风格的颤音技巧在“点颤”的同时加“重颤”,造成强烈震颤效果,有很强的感染力。东北地区古筝演奏中,颤音技巧实际上是一种频律较慢、音高上下幅度较大的颤弦方法,以及“晚颤”后加“重颤”技法,更能渲染情绪和气氛,这种技法在其他流派和乐曲中并不常见。再现主题部分,运用了双手摇这一高难度技法,使旋律得到升华,开阔了音乐表现幅度,突出强调了东北曲风的旋律性与艺术气氛,技法也有了新的突破。左右手交替或同时摇奏主、副旋律,尤其是左手摇奏到副旋律低沉的音调,更加深了悲伤、忧怨情绪,极大地提高了乐曲的音乐表现力。


        《兰桥魂》在音乐内容表达以及演奏技巧上都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其左右手同时摇指发出和声,演奏难度极高,可以说为东北筝曲的创新发展添上一笔秀色,更为东北筝曲的继承和发展乃至整个古筝艺术事业的推动都作出了卓越贡献。

 

        三、东北筝曲的左手特殊演奏技巧

        东北筝曲演奏风格特点与东北地区民间音乐紧密相结合,旧乐与民谣中流露的特质,也就是我们民族性的表现。解放前,东北地区地广人稀,生活艰苦,人们需要用音乐来表达悲愤,宣泄疾苦,这种情绪在他们的音乐中留下了抹不去的悲情印记,而这样的音乐情绪在以秦腔音乐、民间曲艺音乐为素材的秦筝筝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创作和演奏东北筝曲过程中,演奏家们在传统的“颤、按、揉、滑”技法基础上,巧妙地与东北地区的民间音乐风格相结合,对各种技法的标准动作加以调整,形成了具有东北地方风格的演奏技巧。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大量的运用滑颤结合的技法。左手在传统上、下滑音基础上发展为“上滑按颤音”、“下滑按颤音”在“回滑音”基础上加以“重颤”以及“晚颤”、“重颤”技法等。

如:《辽南情》(阎丽曲)


        (1):在“fa”音上滑至“sol”音的过程之中和之后同时加“按颤音”技法。由第一拍至第二拍完成期间,左手始终在“mi”弦上施以“按颤音”技法;


        (2):在“la”音上滑过程中及上滑之后不间断的施以“按颤音”技法;


        (3):其第一拍“fa”音上滑至“sol使用“回滑音”;第二拍在右手弹“mi”音同时,左手一边上滑,一边施以强烈的“按颤音”;第三拍保持“mi”音上的“sol”音高,并加以“按颤音”至下滑到“mi”音后停止;第四拍“re”音的颤音要使用“晚颤”、“重颤”以及类似“后倚音”颤法。


        (4):“la”音下滑后再施以“重颤音”技法,“fa”音施以“重颤音”,之后的“la”音也要“晚颤”、“重颤”,以凸显影调曲风。


        (5):“fa”音边轻颤边下滑回到“mi音高,不要按到“sol”音高后再下滑,要从“fa”音下滑到“mi”音。


        (6):在“si”音下滑后,左手施以重颤音技法。

再如:《江河水》(吕殿生、吕金 曲)


        (1):在“mi”音上弹出稍带有上滑音效果的“sol”音后施以“按颤音。下滑回到“mi”音止。


        (2):在“do”音上,加颤音技法直到第二拍前半拍时,左手使用“do”音“上滑”到“re”音止,节拍要准确。


        (3):第一拍“do”音上滑到“re”音后用左手大指滑按,第二拍左手用中指进行滑按“mi”弦,使之稍带上滑效果,至“sol”音高后,再下滑回到“mi”弦,并且在按音的同时施以颤音技法。

        (4):在右手中指弹奏低音“re”的同时,右手大指同时弹奏中音区“do”和“re”弦,并迅速将“do”音滑按至“re”音,同时左手在滑按之后施以按颤音。


        由于乐曲风格的需要,在“do、re、mi、sol”和“la”弦上需要频繁稍带上滑音的大二度、小三度按颤音,有时还需要下滑回到该弦原音高,边滑边颤。


        2、乐曲中经常出现“双音”技巧,也称之为“邻弦同音”,如:等。

        如:《瞧情郎》

 

        3、乐曲中多出现“fa”、“si”两音,还有“do”、“re”以及下滑“si”音。

        如:《瞧亲家》中的

 

        《生产忙》中的:,以及《反对花》中的:等。


        一般来说,在演奏东北风格古筝作品的时候,要注重演奏曲调的平稳、流畅,注重节奏变化的多样以及结构的规整,上述作品多为四句体的复双句曲体和简单的二部曲式结构。以五声为主的微调式、宫调式、羽调式较多,商调式和角调式少见,因此在演奏中更应该注重整体的演奏观念把握。


        五、东北古筝艺术的推广与传承

        2000年后,古筝事业以沈阳、吉林、哈尔滨为中心点持续向周边辐射,使东北古筝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东北地方风格古筝作品也走向成熟并开始崭露头角。阎丽教授的作品《情戏春来》,因曲调悠扬,独具特色,在2012年,由沈阳音乐学院古筝专业教师刘娜副教授带队参加“中国魅力校园北京决赛”,荣获金奖,2013年,营口群众艺术馆赵丽娜帶队参加“中国魅力校园新春音乐会”,荣获金奖;2014年,赵丽娜又带队参加“中国好少年大赛”,荣获金奖;2014年,刘娜带队参加“台北国际华乐艺术节”重奏比赛,获金奖;2018年,参加“第二届【盛世华筝】国际古筝音乐节暨中国原创古筝新作品比赛”获优秀奖、最受欢迎奖和原创古筝音乐第四名等多项大奖。


        2015年12月,阎丽教授带领学生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参加了“首届岭南古筝艺术节”,在“院校优秀筝团展演”中,阎丽教授演奏了《辽南情》,费夏、吴迪、吴思遥、赵晶晶演奏了《欢乐秧歌》,演出获得了成功,并且获得了筝界同仁的一致好评。这次活动不但让大家真正开始了解和关注东北风格古筝作品,并且为东北风格筝乐艺术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费夏、吴迪、吴思遥、赵晶晶在首届岭南古筝艺术节)


        2017年,青年演奏家吴思遥在“敦煌杯首届澳门国际古筝大赛”青年专业A组,以古筝独奏《忆》获得金奖。

 


(吴思遥在“敦煌杯首届澳门国际古筝大赛”青年专业A组)


        2018年,在“第二届【盛世华筝】國际古筝音乐节暨中國原创古筝新作品比赛”中《句句双》作品获最佳传统风格作品奖。



(2018年,在第二节盛世华筝国际古筝音乐节中的获奖证书)

 

        为更好地创作和传播东北古筝音乐作品,2017年,在阎丽教授的倡导下,组建了“艺芳筝团”,由阎丽教授担任艺术顾问,沈阳音乐学院的杨娜妮教授、刘娜副教授、贾晓莉副教授、徐杰担任艺术总监,徐杰任团长,徐岩任副团长,由徐佳硕、李岩等二十多名青年古筝演奏家组成。


        乐团成立后,筝团的全体成员不辞辛劳地发掘和整理东北风格古筝艺术作品,多次排演《忆》、《东北风》、《情戏春来》、《句句双》、《兰桥魂》等作品,在北京、上海、沈阳、大连、扬州、哈尔滨、新宾、岫岩等多地举办了十几场音乐会、讲座以及展演等活动,有益的推动了东北风格古筝艺术作品的传播。


(阎丽教授与徐杰在全国校园古筝汇演中演奏《辽南情》)


(2017年,新宾满族自治县“艺芳东北风”古筝专场音乐会合影)


(2017年,岫岩满族自治县“春华秋实--古筝专场音乐会”合影)


        2017年10月31日—11月3日,阎丽教授带领“艺芳筝团”参加了在扬州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古筝艺术学术交流会”。乐团首次在全国古筝会上亮相。


(阎丽教授与“艺芳筝团”成员在第八届中国古筝艺术学术交流会合影)


        此次活动中,古筝艺术学术交流环节,“艺芳筝团”演奏了《情戏春来》、《句句双》等作品,其高质量的演出效果备受筝乐同仁好评。阎丽教授在音乐会的演出和学术论坛活动发言中,向全国的筝界同仁介绍了东北风格筝曲的创作经验和取得的一些成绩,并且提出希望,有更多的艺术家和专业人士能够关注地方风格音乐,关注民间音乐与院校学术研究的结合。同时也希望更多的筝人、筝团能够加入东北风格筝曲的创作和演出活动中,为中国筝乐艺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阎丽教授在第八届中国古筝艺术学术交流会论坛发言)


(第八届中国古筝艺术交流会中,“艺芳筝团”演奏《情戏春来》和《句句双》)


        2018年7月,徐岩带领“艺芳筝团”来到美丽的冰城哈尔滨,应邀参加了“2018黑龙江琼花杯古筝艺术节”的演出。此次艺术节是由黑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主办,扬州市“琼花”民族乐器有限公司协办,是一场古筝艺术盛会。


(艺芳筝团在2018年黑龙江“琼花杯”古筝艺术节)


        全国各地的选手们纷纷前来参与比赛,比赛的过程紧张激烈。赛程结束后的颁奖音乐会上,“艺芳筝团”精心准备了一场精彩的演出。徐佳硕、李岩等带领筝团的演员们,分别演奏了东北风格筝曲《欢庆》、《情戏春来》、《欢乐秧歌》、《忆》、《句句双》和《蓝桥魂》,其中《欢庆》是首场演出。筝团的演出别具特色,富有新意,得到组委会及参赛选手和老师们的一致赞扬。


(2018年,阎丽及艺芳筝团在“盛世琼花 筝行天下”音乐会演出现场)


        为推广和普及东北风格筝曲,让弹筝人更好地把握东北风格筝曲演奏技巧,2018年,成立了东北风格筝曲讲师团,同年9月在沈阳市“星韵”艺术学校成功举办了“阎丽大讲堂--东北风格筝曲讲座”,由阎丽教授给讲师团成员颁发了资格证书。期间,阎丽教授亲自带队,讲授了左手颤、按、滑、揉及回旋音奏法,并对东北风格筝曲的艺术特色进行了解读,刘娜副教授、李岩、徐佳硕、赵晶晶、费夏、吴思瑶等老师分别对不同乐曲创作构思、曲式分析以及不同演奏风格和弹奏技术进行了充分的解读。此次活动对东北风格筝曲在辽沈地区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后讲师团的讲师们分别到各地开展东北风格筝曲的教学和演出,为东北风格筝曲在青少年和业余古筝教学的普及和推广给予了无私奉献。


(2018年,沈阳举办东北风格筝曲讲座)


(“东北风格筝曲讲师团讲师”证书)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岁华诞,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辽沈艺术界用琴筝雅乐为我们伟大的党庆生。2021年7月17日,由和平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和平区琴筝协会、和平区古琴研究会协办的庆百年华诞,隆重举办了“弦歌盛世·琴筝齐鸣”琴筝音乐会。此次活动中,阎丽教授与青年演奏家徐佳硕、孟虹、张淳、樊静、刘莉莉、刘晓晨、苗琪佳、王媛、李岩、于鑫、史闯、吴思遥等同登舞台,表演了重奏《情戏春来》和《欢庆》等作品,演出获得了热烈的欢迎。


(沈阳日报对“弦歌盛世·琴筝齐鸣”琴筝音乐会进行了报导)


        通过多年来的创编实践和展演活动,东北风格筝曲越来越多的受到了筝界的认可,这离不开沈阳音乐学院民乐学科、古筝专业师生、“艺芳筝团”全体成员以及广大爱筝人士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离不开“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王中山会长、张珊秘书长、以及各位副会长、副秘书长的关注和支持。感谢中国音协表演委员会原副主任冯卉女士,潮州筝派传人、演奏家、理论家高佰坚先生一直以来对我们的支持。感谢熊立群、李同志、张琪,以及“中昊乐器”的賈厂长对我们工作的鼎力协助。感谢扬娜妮教授、高亮教授、刘娜副教授、陈窈副教授、賈晓莉副教授、吕婷婷副教授、张福秋等一直以来通过教学实践对东北风格筝乐艺术的大力支持和推广。感谢沈阳城市学院的董江华老师、星韵艺校阿尤扎那、乌云塔娜等教师们为筝团的演出和讲座活动的默默付出,感谢魏巍博士多次撰文宣传和推广东北风格筝乐艺术,感谢青年演奏家徐佳硕、李岩、吴迪、吴思遥、赵晶晶以及一直以来为东北风格筝乐艺术辛勤付出的每一个人。


结语:


        著名音乐家黄自先生曾说:凡是伟大的艺术都不失为民族与社会的写照。


        在中国历史发展衍进的历程中,尤其是在中国人民反对侵略压迫的解放斗争岁月里,东北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卓越的贡献。今天,在党的领导下,在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新历史时期里,我们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通过数十年的努力,东北风格筝乐作品有了一定的积累和发展,在演奏技巧上也有了进一步的创新,但是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想要推动东北地区筝乐文化的不断发展,我们应坚持把优良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同新时代、新文化相接轨,使东北的筝乐文化事业更加璀璨,更加繁荣昌盛。我和“艺芳筝团”的青年艺术家们只是这白山黑水之间的一粒沙尘,但是我们为祖国艺术事业献身的精神是恒久不变的。


        在东北地区的音乐家尤其是筝家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古筝艺术,注重对地方风格音韵方面的挖掘,同时沿用并创新双手技法,重视审视传统风格的继承与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东北筝乐文化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开拓与发展,古筝艺术在东北大地上势必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我们坚信,这条道路会越走越远,越走越顺。东北风格筝乐艺术,将会谱写出一个全新的篇章。

 

点击查看相关音频:


《兰桥魂》演奏:李岩


《忆》演奏:贾晓莉


点击查看谈筝论道第79期导读


\

 



评论

确定删除吗?

删除后数据将不会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