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筝网
取消

去微信分享给好友

文章|发布时间:2022-10-17 09:00

《谈筝论道》第94期导读

从本期开始,「谈筝论道」栏目将进入“浙江筝派”版块,我们期望通过多期分享,让大家能领略到这一流派的历史渊源、艺术风格及演奏特色。


《“浙筝”述要》


本期导读


盛秧


我国的筝乐艺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受历史、社会、地域音乐文化等因素综合影响,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流派,不同流派由不同的代表性演奏曲目、演奏家、演奏技法、音律特征等形成特定的风格。


浙江筝,又称杭筝,即武林筝(武林是杭州的别称),流行于浙江、江苏一带。据传在东晋时筝已传入建康(南京),至唐,则更多见诸于诗词文字。远在唐宋时期,筝已由中原传至浙江杭州地区,即是浙江筝。浙江古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唐诗宋词中均有浙江地区古筝流传的记载。


明清以来,浙江古筝的发展与杭州摊簧、杭帮丝竹关系紧密,武林筝作为杭摊的伴奏乐器具有重要的角色地位,其中一些善弹古筝的乐人同时也是杭帮丝竹的主要成员。近现代以来,浙江筝派在多位演奏家的推动下,不断在演奏技法、演奏风格等实践方面进行了尝试与摸索,并取得了重大突破,这很大程度上让浙派筝乐艺术得到长足的发展,使浙江筝曲在含义、曲调、层次等方面特点愈发明显,也让其特色变得更加显著。


1930年代 王巽之参与江南丝竹活动,洞箫独奏


作为江南地区传统音乐文化在古筝上的发展和体现,浙江筝在历史源流、发展脉络、传承人物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印记。


一、浙地“筝”在文献中的记载


唐代文人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太守,并与善筝乐演奏的谢好有频繁的交流、互动,有白居易作有《代谢好答崔员外》一诗为证。而白居易在《霓裳羽衣歌》中亦有“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篥沈平笙”一句,其中除玲珑外,谢好、陈宠、沈平都是杭州地区的乐人。


由此可见,当时杭州地区包括筝乐在内的音乐艺术高度发展的景况。北宋,浙江地区筝乐已成气候。熙宁六年(1073),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曾与张先结伴游西湖,写下《江城子》一阕词,其中也有关于筝乐的描述:“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记写了这阙词创作的过程:“东坡在杭州,一日游西湖,坐孤山竹阁前临湖亭上,时二客皆有服,预焉。久之,湖心有一彩舟渐近亭前,靓妆数人,中有一人尤丽,方鼓筝,年且三十余,风韵娴雅,绰有态度。二客竞目送之。曲未终,翩然而逝。公戏作长短句云。”其中就有对弹筝伎人的细致描写。


二、传统音乐活态中的“浙筝”


南宋灭亡之后,诸多隶属宫廷的乐工与筝伎更多地参与民间的音乐文化生活,此种状况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筝乐艺术在杭州广泛的传播与发展。然而从源头上看,浙筝形成具有地域性风格的流派,主要还是在明清时期产生的。浙筝的出现和发展,和浙江戏曲音乐、民间音乐的发展是存在直接联系的,其中与杭州摊簧、武林筝与杭帮丝竹的联系尤为密切。


《白蛇传·断桥》(杭摊传统唱段)

点击欣赏

配器:杨双俭 演唱:冯小娟 指导:汪谊华 作品简介:此曲是杭州摊簧代表性的传统曲目。基本调“平调”贯穿始终。全曲委婉、哀怨、柔美,讲述了白素贞在经历水漫金山后来到断桥边触景生情的伤感。全曲以白素贞的口吻向观众把故事娓娓道来。


杭摊,也被称作安康。杭摊属于清代乾隆时期从南词说唱逐步演变而来的一种曲艺。杭摊最初是昆曲剧目,在曲调当中会使用部分南词的唱腔,之后又使用了在社会上流传度更高的明清俗曲。武林筝,属于杭摊中的伴奏乐器,在其中穿插加花伴奏,即逐渐得到“四点”演奏法。此类“四点”手法,在音色与节奏方面均是十分鲜明的,所以演奏杭帮丝竹方面的曲目是十分合适的,由于曲目绝大多数来自于民间,所以乡土气息十分浓重。


浙江筝派出现时间很早,然而关于历代传承人方面的记载却不是很全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杭摊艺术家邱石如曾谈到过 :杭摊艺人一直都对弹筝者是十分尊重,在当时善于弹筝的有夏福宝、陈望良、白少梅、马仁斋等,他们与冯奎、陈其善、王玉亭一同被称为“杭帮丝竹大家”。事实上,在很长的时间中,武林筝仅被作为杭帮丝竹、杭摊的伴奏乐器。但武林筝为杭帮丝竹与杭摊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三、现代“浙筝”的传承与发展


王巽之自幼熟读诗书,清末民初时期随丝竹乐艺人蒋荫椿先生习筝,为浙派古筝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奠基性作用。1923年起王巽之因工作关系,辗转于上海和杭州之间,因常参与两地音乐活动,促进了浙江筝曲在上海的传播。


浙江传统筝曲教程


 20世纪中期,王巽之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时期对浙江筝的曲目进行了创作与整理归纳,浙派筝艺在当代高校专业音乐教育中梅开二度,得到了快速发展,迅速跻身到几大传统筝派之列。


1960年代 拍摄于上海音乐学院

孙文妍、王巽之、项斯华合影


20世纪后半叶,王巽之参与古筝乐器改革并培养了孙文妍、项斯华、范上娥、张燕、王昌元等浙派第三代主要传承群体,对全国范围内的古筝艺术发展产生了划时代影响,而作为第三代传人的孙文妍又培养了第四代的演奏家。


孙文妍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汤咪扫、张亮、张剑、王刚强、姜宝海、徐晓英、王宝善、王前进、顾晓燕、毛丽华、徐俊雅、曾玉珍等一直耕耘于浙江本土的筝人群体,为浙江地区古筝事业的发展不断努力。新世纪至今,以盛秧为代表的第四代及第五代年轻筝家,在浙江地区为浙派古筝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古筝重奏曲《月儿高》

点击欣赏音频


点击欣赏

盛秧、翡翠筝团演奏《月儿高》


本文作者介绍



盛秧


盛秧,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古筝专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创新团队专家,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领军人才。出版发行专辑有《跟我学古筝》、《西楚霸王》、《浙派古筝名曲》等。发表论文有《春雨楼头尺八箫——尺八源流辩》 、《弘一大师“清凉歌”考论》 、《浙派古筝渊源谈》 、《姜蘷的〈大乐议〉与南宋音乐文化》 、《复兴之路  古树新花——评析<秦筝文谱>与陕西筝派》 等。2003年出版专著《浙派古筝》,荣获浙江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学术进步)奖。主编《学筝一百课》、古筝重奏教材《筝重奏曲集》(一)(二)(三)、《中国古筝知识要览》等。从教二十年来,培养大批的优秀古筝演奏人才,创建浙江音乐学院翡翠筝乐团,是全国唯一一支获金钟奖、文华奖、CCTV民族器乐大赛三大国家赛事优秀奖项的筝团。


曾荣获:文化部“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五届、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演奏比赛“园丁奖”、第五届“金芦笙”中国民族器乐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等。


点击查看原文:


《谈筝论道》第94期原文


评论

确定删除吗?

删除后数据将不会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