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筝乐走向世界》
作者:孙润
我猜大家知道我,可能部分是因为外国学生吧?2016年时,我曾经带着一些外国学生在公园雅集。2017年开始,我们参加各种校内外官方或非官方的国内、国际活动。比如在宋庆龄故居举办的海棠花节、俄罗斯文化中心的交流演出、2018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秘书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我的非洲故事”网络作品大赛颁奖礼、2019政协礼堂文史馆“丝路美丝路长”丝路青年国际音乐会、“亚洲文明对话·亚洲文化嘉年华”京剧节目《说唱脸谱》、2023国际中文嘉年华等。
2018年6月,我们的外国人古筝专场音乐会引起了不少关注,只有我这个指导教师是中国人,演员阵容则横跨了四大洲11个国家,他们身着各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服饰共奏中华筝,演绎“古今中外”筝乐,用手中的中国乐器讲述世界故事。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我们基本上每年毕业季都举办专场音乐会。
2019年,国际学生们在演奏“古今中外”筝曲的同时还加入了与民歌和书画的跨界合作,以丰富多元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立体展现了来华留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学习成果,与在深度和广度上的理解。此外,音乐会还专门设置了“亚洲传统服饰展”环节,来自哈萨克斯坦、尼泊尔、泰国和柬埔寨的学生们身着各自国家的传统服饰,向观众们展示不同文化的问候礼,与在场的观众分享世界多元文化之美,比起“音乐会”,这更像是一场世界文化交流与展示,多个国家驻华使馆官员都出席了活动。
2020年、2021年,正值全球新冠疫情暴发。我向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学生们发起邀约,通过网络与音乐连接彼此,以2场“中华筝 五洲行”线上音乐会向世界发声,用中国筝乐鼓舞人心,国际青年实践“命运与共 ”的责任与担当。
或许很多人会好奇,外国人会喜欢中国传统音乐吗?他们真的能跨越文化深入理解中国筝乐的内涵吗?
我的答案是:通过一定的讲解、学习和艺术实践,他们可以由浅入深,逐步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甚至会将它变为自己的爱好。我自2015年起在有着“小联合国”之称的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担任“来华留学生古筝课程”的教学。古筝课对全校来华留学生开放,因此从预科到博士的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学生都可以走进古筝课堂。
首先是教学体系与教材的选用,由周延甲教授导编,周望教授和周展教授共同编著的《中华筝教程》,历经几十年构思与实践,最终确定了以五线谱C宫调起步,配以五色弦筝教学。这不仅对接当今音基教学与中小学音乐课五线谱教学,适应现当代筝乐作品五线谱记谱,同时方便国际交流。在我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确实感受到五线谱在国际上更为普及。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与学习进度,我在此基础上有时会加上简谱应用与古谱的介绍。
其次是曲目的选用。很多学生是通过影视作品和流行音乐听到筝的声音。在学生文化背景如此多元的情况下,我教学的第一首曲子通常是世界名曲——《小星星》。每当我唱出“do do sol sol la la sol ”时,课堂里总是笑声一片,不论他们是否学过其他乐器、是否有音乐基础,都可以在《小星星》熟悉的旋律中找到熟悉的感觉。
在我从小到大的学筝历程中,三位周老师都曾多次提起他们在国际交流与教学中,以传统筝曲展示中国筝乐魅力的经历。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上我本身对传统曲的偏爱,促使我近几年来到全国各地采风、拜访各流派老一辈传人,深入学习传统筝乐。2021年,我录制了新专辑《润语弦风》,其中收录的11首乐曲涵盖了“茫茫九派流中国 ”中,除蒙古筝和朝鲜筝以外的七大流派——陕西、河南、山东、潮州、客家、福建、浙江的筝曲,以音乐和中英日三种文字介绍中国传统筝曲。一方面是向传统致敬、向同仁抛砖引玉;另一方面是向大众普及,在聆听乐曲的同时,对传统筝有更多了解。目前这张专辑已被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收藏,并传至国内外多个地区,包括港澳台及俄罗斯、韩国、美国、 日本、越南等地。
在教授外国学生时我会以小曲让他们领略南北筝派的风格,所以当外国学生第一次听山东筝曲《书韵》时,他们会说:“老师,这个太好玩了!”而当我教他们操作那个山东特有的回滑音时,他们却开玩笑说:“老师!我要退课!太难了!”南派的学习也并不简单,“钢琴缝”里的音让人摸不着头脑,弹着弹着可能就不知道到哪了。不过这也正是传统筝的魅力,非常“中国”,但又很难;弹对了挺好玩的,没弹对好像也挺好玩。
除此之外,地域对文化有着很大影响,音乐受语言的影响也很大。像南方人弹北派有挑战,北方人弹南派不容易一样。学了4年左右的泰国学生说:“老师,请只教我南派吧,北派弹不出感觉。”蒙古的同学则会说:“老师,下一首学北派吧,南派我实在弹不明白。” 还有印度同学弹奏时的下滑音,不管是弹哪个流派都有浓浓的印度“口音”。
传统筝乐中不仅有中国韵味,还有中国故事。每次学习新的曲子时,我都会讲解曲目的文化背景或音乐形象。当然在传统筝曲之外,还会随着课程的进程,学习一些现代作品,也会在《小星星》之后就进入《茉莉花》两个声部的合奏学习。总之“古今中外”一直是我们的关键词。
最后,学习古筝的收获。除了能演奏古筝以外,我们还收获了友谊。每次演出前师生的辛苦排练,舞台实践收获的喜悦,合奏中收获的友谊,这些都令人难以忘怀。国际学生们在“碰八板”时十有七八是碰不到一起的,每个人演奏水平尚为有限,成员又来自多个国家,有着多元的文化背景,特别考验他们的默契。所以每当有大家从头到尾“碰 ”到一起的时候,一曲结束所有人都会跳起来互相击掌庆祝。
我们的筝团有一个特色,就是大家每次演出都会穿各自的传统服装,见到盛装打扮的小伙伴时大家都会互相“哇 ”!而每次专场音乐会上,我们的乐曲都不只有中国筝曲,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会将各自国家著名的音乐移植到筝上演奏。音乐会上我们讲筝,讲筝曲故事,彼此互相介绍、展示各国服饰,分享各国音乐。目前已经有来自阿根廷、蒙古国、印度、泰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学生,尝试用筝演奏各自国家的音乐,不论是国歌、民歌、流行歌曲,还是其他乐器的作品,都是筝走进他们生活的脚印,这样筝才会在世界走得更远、更深。
2023年6月21日晚7点,经历了三年疫情后,我们终于又迎来了线下专场音乐会。“中华筝 五洲行 ”——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国际学生五色弦筝乐团专场音乐会在校隆重举办,来自十多个国家的国际学生身着各自的传统服饰共奏“中华筝”,从组织排练到环节设计,从舞台背景到邀请函制作,从海报设计到视频拍摄和制作,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们通力协作,既锻炼了中文,又实践了团队合作。音乐会上,国际学生用中文介绍筝和乐曲,分享自己学习古筝的感受。还特邀了中国画、中国剪纸、声乐课的国际学生,用不同的语言共唱《茉莉花》,以国画和剪纸同筝乐共绘《渔舟唱晚》。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以中华筝乐共奏“天下大同”。愿有更多中外人士成为中国筝乐的“知音 ”。
作者简介
孙润
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来华留学生古筝教师,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素质素养综合发展委员会专家。3岁习筝,启蒙于古筝教育家路玉珠老师。1996年起师从周望教授、周延甲教授、周展教授。后至全国各地采风,拜访福建筝派传人陈茂锦老师、蒙古筝传人娜仁格日乐教授、客家筝派传人饶宁新副教授、潮州筝派传人高百坚老师等,研习传统流派筝乐。
个人专辑:2001年《孙润古筝专辑》、2011年《润语筝音》、2021年《润语弦风》(此专辑于2022年被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收藏)。受邀参与驻华使馆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全球外交官中国文化之夜演出。受《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乐器》杂志、中国古筝网等多家媒体采访。举办多场面向国际人士的中英双语筝文化专题讲座音乐会;多次为来华汉语师生教授“筝文化与名曲赏析”课程。中外学生遍布世界5大洲,近50国。
国际非职业乐团“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国际学生五色弦筝乐团”、“极•乐团 α&β Ensemble”创办人。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