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玛原先生遗韵《凤求凰》三板(重六)
(作者:高百坚)最近,汕头电视台“潮汕风”播放了《还原潮州筝的有心人》──忆陈玛原先生专辑,该片再现了陈玛原先生晚年为弘扬潮州筝乐,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场景和画面,非常珍贵,令人感动!
专辑还请玛原先生的学生和潮州筝家回忆玛原先生的筝艺人生,点评玛原先生的筝艺特色,使专辑增色不少,但有些点评或以偏概全,或概念不清,兹摘录四则,小议于下:
复古说
王培瑜先生在评价玛原老师筝艺时提到他对潮州筝的最大贡献是复古,此点失之偏颇。不错,玛原先生重视对古代筝乐文献,特别是二四谱、工尺谱等传谱的解读,从中探求潮州筝乐真谛。从玛原先生整理、录制的若干首潮州筝曲来分析,玛原先生强调以声带韵,以韵引声,慎加花,多做韵,演奏风格简练、从容,此潮州传统筝乐之精华。另方面,玛原先生在演奏中巧用板后音,则与传统潮筝循规蹈矩,句法齐整,一板一眼之演奏模式有所不同,实推陈出新之举。
再者,以何为古?以哪个时期的演奏形态为参照物?若以潮州筝的初始形态,古筝并非独奏乐器,前人流传下来的硬套演奏形式(筝、三弦、琵琶三件乐器的合奏),由弹筝者左手执板,右手掐弦,充当指挥角色,如此左手按音完全弃置,韵从何来?显然,玛原先生对潮州筝的贡献,不可冠以“复古”二字。应该说,慎加花,多做韵,巧用板后音,体现玛原先生对潮州筝的理解和追求,它源于传统,有所创新,自成一格,为潮筝百花园中增添了又一奇葩。
难易说
王培瑜先生谈《寒鸦戏水》时说:“没人像玛原老师这样弹的,他这样弹实际上是非常难的,非常难的,因为加到很密是非常易弹的……”。无疑,玛原先生三十年探索潮筝,结合自身气质、修养,形成了有独特个性的陈氏筝风,后学者要形神兼备地弹其传谱筝曲,并非易事,然而以弹奏出音的疏密,节奏的疾徐来评判弹奏之难易则有失偏颇。
古筝是繁弦乐器,有丰富的右手技法,特别是潮筝推奏,连续快速的节奏及变化,对于缺乏右手技巧训练者是一道障碍。受生理条件的限制,年逾花甲之玛原先生不可能在右手弹奏技巧方面有所提高和创新,这是玛原先生的弱项!因此,他扬长避短,另辟蹊径,凭借良好的音乐素养和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集中精力,精研古谱,在做句、韵味上下功夫,形成了简练、从容、流畅的演奏风格。
事实上,古筝缓弹寻韵固然不易,要快慢有序,左右平衡,更是难上加难!这也是当前中国古筝发展的瓶颈!再者,说实话,玛原先生左手按音技法变化不大,操作不难。玛原先生的筝艺,难的不是技法、节奏,难的是“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雄心壮志!难的是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艺德!难的是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研究方式和途径并形成独具一格的陈氏筝风!
心态说
王培瑜先生回答记者:“是不是让人觉得太精细了”提到:“这一点是要把心放下,不能够出现半点浮躁,才能够这样弹,所以这点是玛原老师比较难得的。” 精细是玛原先生的筝艺特点,也是潮州筝乃至南派古筝的共性,无关心态。毋庸置疑,玛原先生退休之后开始潮筝研究,三十年如一日,淡泊名利,默默耕耘,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也从一个侧面也折射了潮州筝独特的生态环境。
潮州音乐的自然生态是自娱自乐,“日日陈三戏,夜夜五娘歌”,乐人每每在耳闻能熟的旋律中玩乐寻韵,日复一日,乐此不疲。在这一氛围中,少一分筝与功利,多一分闲情筝专一。玛原先生如此,其他享誉中国筝坛的潮筝名家莫不如此。
东方钢琴说
蔡东女士在回答记者“你觉得老师的筝弹得好,好在哪里?”时说:“老师说筝是东方的钢琴,因为钢琴无法弹出老师这么细腻的东西来”。所谓“东方钢琴”,有的喻其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为“众乐之王”;有的代指现代筝。我比较倾向后一种说法。
相对于传统古筝,现代筝在音域、音阶、音色、音质、音量、转调等方面有明显变化和拓展;演奏方面,发展左手弹奏技法,突出速度、强响、和声对位,其乐器特性,演奏技法,筝乐作品有模仿钢琴,甚至向钢琴靠拢之势。传统潮筝为十六弦制,拴钢弦,五声音阶三个八度,音域不宽,音色清亮,韵味悠长。技法安排上左按右弹,右出声,左做韵,分工明确,与钢琴在乐器特性、演奏技法、音乐赏美等没有可比性。
玛原先生是土生土长的一代音乐名家,早年从事潮语歌曲创作一举成名,被誉为潮汕的王洛宾。退休之后,因感潮州筝有走样变味之虞,毅然舍弃其他音乐研究,专事探索潮筝,力塑陈氏筝风;培训青少年筝手,传承本土筝乐文化。透过玛原先生对潮州筝的传承实践,如何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音乐(潮州筝)得以衍生,使之健康有序地弘扬与发展,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陈玛原老师手稿
──────────────────────────────
★陈玛原先生于2010年10月15日仙逝,享年90岁。
本文原载《秦筝》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