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筝网
菜单
高百坚
level
潮州筝
文章(292)
TA的动态
阎俐教授与高家的筝情筝谊(作者∶高百坚)

阎俐教授与高家的筝情筝谊高百坚(一)研学潮筝 推广潮筝阎俐教授与先父交往始于1978年,阎教授在曹正先生的引荐下,沿着曹老的足迹来到澄城研学潮筝。先父世居澄海,工作在潮汕,说潮州语,为克服语言交流障碍,使教学顺利进行,特请来族妹高守真(曾就读于中山大学)当翻译,有时也借助纸笔比比划划。先父耐心用心,阎教授认真专心。半个月,阎教授学习了先父的代表曲《粉蝶采花》《黄鹂词》《活五.柳青娘》《重六.柳青娘》等各调筝曲。回到沈阳,阎老师向民乐系师生汇报潮州之行的丰硕成果;把先父五首传谱筝曲编入《古筝教程》;先父订谱的《粉蝶采花》《重六.柳青娘》《活五.柳青娘》列为北国筝会业余考级四、七、九级曲目,为潮州筝在北方传承、传播做出了贡献。(二)拉我一把,推我向前先父于80年逝世后,阎俐教授与我一直没有联系。数年后的一天,我接到阎教授寄来寺后街太史巷六号的信,问寒问暖。93'澄海中国古筝.潮乐艺术节,我与阎俐老师终于在筝会上再度相聚,同台演出。回到沈阳,阎教授给我来信:“你在台上弹《黄鹂词》,我在台下感动流泪”。阎教授肯定了我的演出,并推荐我加入北国古筝学会。我非常兴奋,我找到组织了!我参加北国筝会在大连的年会,主持潮筝讲座、演奏《粉蝶采花》、发表潮筝论文。后来,中国民族管弦乐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阎老师推荐我入会并担任筝会理事。自此,我在中国古筝大家庭中得到更多锻炼和学习的机会。(三)为《高哲睿潮筝遗稿》出版尽心尽力《高哲睿潮筝遗稿》整理自先父生前的手稿,在曹正教授的敦促和指导下,于95上半年定稿。本书原拟作为96’朝阳中国古筝艺术节赠书并筹备排版印行,在朝阳96中国古筝艺术节期间,阎俐教授获悉《高哲睿潮筝遗稿》将以内部书籍出版,郑重地对我说:“《遗稿》是高老师的心血结晶,也是老师留给后人唯一的一本书,应以正式出版物发行。”阎俐教授自告奋勇,请爱人徐老师出马联系出版社,约请当地行家设计了富有怀旧色彩的封面,又亲自与由辽宁民族出版社签订了合同。当我接到散发着油墨味的《高哲睿潮筝遗稿》,我非常感动! (四)《游子思归》的强力推手 千禧年末,阎俐教授告诉我,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将在北京举办“中国古筝创作作品展示暨创作研讨论会”,嘱我要珍惜这一机会,认真准备,积极参与。接到这一消息,我既兴奋又不安,兴奋的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提供了一个给古筝新作品展示、交流的平台; 不安的是,我乃业余筝人,从未涉足筝曲创作领域,如何选材?以何种手法表现现代题材, 创作符合新时代审美标准的古筝作品?期间,阎俐老师多次过问、鼓励,给了我的信心与力量!我在生活中寻找灵感,从熟悉的地方音乐素材入手,以善于表达思念、缠绵、感伤的“重六调”为基调写了以海外游子为主题,突出乡音、潮韵的创新作品。历经数月,反复修改演练,我的处女作《游子思归》终于破茧出壳,在众多新作品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优秀作品。2007年被收入王中山主编的《古筝优秀新作品集》。之后,我又写了《乡情》《古港之恋》,完成《乡》三部曲的创作。(五)出任艺术指导,敬献牌匾題词2001年8月,潮州筝派有史以来首次组团晋京,举行《潮韵—纪念高哲睿先生潮筝演奏会》,我请阎俐教授出任艺术指导。对潮筝演奏会专场演出请北方筝家出任艺术指导,有专家颇有微词。我非常明确地表态,阎俐教授对先父的筝艺了如指掌,阎俐教授的艺术与品德值得信赖!演出前二天,阎俐教授从沈阳赶到北京,协助排练《锦上添花》和《粉蝶采花》。后来,合奏《粉蝶采花》在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播出,目睹四位小姑娘的出色表演,阎俐教授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出于我意外的是;阎俐教授还赠送了牌匾题词∶黄鹂韵未尽 宗师功千秋儿孙兴祖业 活五醉全球这是阎俐教授对先父筝艺的准确、到位的评价!这是院校教授对民间乐师的崇高敬意!缅怀您,阎老师,我筝途中的知音、良师和益友!

展开
  • 10-30
  • 0 0
名师已逝 言犹在耳(作者:高百坚)

名师已逝 言犹在耳 高百坚 阎俐教授在“一路一带”国际筝乐学术交流季荣获古筝艺术终身荣誉奖。她身体力行,重视和倡导对传统筝乐的原样传承,兹摘录二则,缅怀为中国古筝传承鞠躬尽瘁的阎俐教授。 1.“希望传统曲从小到大,在教学当中,在比赛当中,在考级当中,都要占多多的份量,现在没有做到,我们怎么传承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呢。有的教学十级证都拿到手了,还不会颤音呢,多惨呐,只知道快、抢,那怎么行啊,我们怎么能传承呢,真叫人担心呐!" 这是阎俐教授2018年12月8日在“话说古筝教师公社”对传统筝乐传承现状发出的感叹!阎教授的直言,象一把利剑,直击古筝教育的软肋,发人深省! 在新潮筝乐大行其道的中国古筝大环境中,或考级、或比赛,突出传统流派的按颤音、地域风韵被忽略、被边缘化,而决定筝手成绩的关键是强响、速度和力量!这是古筝传承中不应回避的问题!周延甲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些人,双手技艺、现代筝曲都能演奏的好,简单的传统筝反而弹不好,这就不应该了。” 潮州筝家林毛根先生说得好:“世界上凡是肉眼看得见的东西容易学,看不见的东西就难学。右手弹筝,手指按在那根弦上,看得明白;而左手按弦的深浅、颤音的掌握、收放的控制等,更重要的是靠耳朵、靠感觉。”按颤出慢功,学艺贵熏陶。左手按颤技法的修炼是青少年筝手亟须待补上的一课! 建议各级考级曲目,要提高传统曲目的占比和级别。在古筝比赛中,要制定有别于现代筝的传统筝曲评审标准。 ②阎丽教授在观看“筝强国音——古筝名家专场音乐会”时指出∶“我从1953年跟曹先生习筝。在《渔舟唱晚》快段由慢渐快,由弱渐强,音色及力度一定要把握好。要用勾托劈指法,扶弦奏法,在最快速度时劈要扫弦效果才能奏出宏大激情效果来。现在有的老师根本不会教学生扶弦奏法,只会勾托抹托速度绝对达不到勾托劈托的快速效果。所以还得从基础教学说起。” “扶弦奏法”、“勾托劈托”是传统右手弹奏基础手法,具有不可代替性。 希望后学者能听进阎老的建言。

展开
  • 10-29
  • 0 0
当代文化背景下潮州古琴复兴的现状和思考之二 ——在“留衣情韵·缘聚灵山”研讨会的发言

今天的研讨会,来了很多海内外的古琴家,所以,我借这个机会,谈谈当代文化背景下潮州古琴复兴的现状和思考。我亲身感受潮汕古琴,始于2018年7月13日,在广州观看了潮汕三琴家林锐翰、高桂荣、廖瑞坤的《太古弦诗》古琴音乐会,由潮州弦诗乐“移植”的琴曲《寒鸦戏水》《景春罗》《昭君怨》《莲》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随后我采访了郑邦亮先生、杜标泉先生和高桂荣,了解汕头古琴的过去现状,蒙《中国民乐》白小琪社长的推荐,发表《承潮乐之根,塑古琴之魂》的专题文章。潮州古琴在潮地有历史,有故事,清末民初涌现出洪派臣等一代潮乐、古琴大师。随着时代变迁,潮汕古琴辉煌不再,一度仅剩下历史符号,所幸得古琴申遗成功之春风,乡贤郑邦亮先生不遗余力,在潮汕推广古琴十数年,使古琴文化渐为人知,学习和关注古琴的人越来越多。龚一先生明确指出:”古琴应该从热度走向深度!”这是值得琴人深入思考的话题。一、潮州古琴的复兴,路在何方?1.从潮州音乐寻根淘金潮州音乐在汕头非常普及,民间乐社星罗棋布,从潮乐寻根淘金,应是潮汕琴人的努力方向。希望更多的琴人研习潮乐,寻潮乐之根,奏古雅之韵;琴人要与潮州音乐的理论家、作曲家、演奏家结合,通过理论研究,探索潮州古琴发展的思路和方向;编配弦诗琴曲,丰富古琴的表现形式。2.要重视琴外功夫“二四谱”是最古老的乐谱,有源自古琴之说。“工尺谱”与“二四谱”都强调读谱生韵,故一代潮乐宗师杨广泉先生有“韵随腔,不随音”之名论,声腔化也是潮州乐人的追求!对于有更高艺术追求的琴人,要在地方语言、戏剧、潮剧、民俗中感悟潮味,精研古乐谱,弹清音雅韵。琴人要重视琴外功夫!从古典文学、诗词中吸取丰富营养,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琴人要耐得住寂寞,不能贪多图快,更不能贪大好功,要在“精”、“深”二字下功夫。3.脱胎与重塑借鉴潮州筝转型的成功经验。历史上,潮州筝并非独奏乐器,而是依附于潮州弦诗乐、细乐之中。音乐生态呈自流自放之势。清末民初以来,以洪派臣、李嘉听为鼻祖的几代筝人不甘寂寞,以弦诗乐、细乐为本,大胆创新,使潮州筝以鲜明的个性从弦诗乐、细乐脱胎而出,成为当今潮州音乐中最有影响的乐种。其成功之道,在于”脱胎”和”重塑”四字,潮汕琴人可以从潮筝成功转型得到有益的启示。4.从弦诗乐入琴,编配创新琴曲以经典弦诗入琴,编创琴曲,是拓展潮汕古琴深度的重要举措,董诗举先生的《福德词》、黄德欣先生的《莲》、高桂荣的《寒鸦戏水》等作品都在弦诗入琴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郑相明先生的管、琴、潮腔《留衣情》更是潮州音乐守正创新的力作。二、问题1.创编琴曲要姓潮弦诗入乐有创意,有成绩,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有些创编作品,植入一些与经典乐曲风不符的乐段,犹如身穿华装的农夫胸前戴着绚丽的红领带,不伦不类。刘德海潮先生说得好,潮乐原汁原味就很好,学院派往前一步,要做的是“锦上添花”,而不是“画蛇添足”,要让人听起来还是潮州音乐。在潮州音乐面前,我们不敢谈创新!刘大师说的是学院派对潮州音乐的传承和创新,但对潮汕琴曲的创编非常受益。我认为,源于弦诗乐的琴曲要姓“潮”,要彰显乡音潮韵。编创琴曲不要窜味,更不要给经典名曲动外科手术!2.重视潮乐的调、韵、律、缭舵,修炼左手功夫古琴”移植”弦诗,不可驾轻就熟,切忌以弦诗的句逗,植入古琴指法,名为琴曲,实为弦诗乐之翻版。乐师要重视对潮乐调、韵、律、缭舵:对潮州音乐的”三”和“六”的”准”与”变要心中有底,特别是活五调的“五”,习琴者要学会唱,唱出腔韵,才能在琴上得心应手地奏出“五”味。技法上,我发现有的老师下滑音太重,或弹成死五,建议琴人要利用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多与潮乐乐师交流,修炼左手功夫。3.重视乐曲的情绪表达潮州弦诗乐很多是标题音乐,每一曲都要有特定的情绪表达。如《寒鸦戏水》突出一个“戏”;《昭君怨》突出一个“怨”字;《活五·柳青娘》突出一个“悲”,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应技法,表达乐曲的特定情绪和意境。愿潮汕琴人,脚踏实地,开拓进取,为古老的潮州音乐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希望若干年后,一个具有地方特点的古琴学派——“潮汕琴派”出现在岭南之东!

展开
  • 10-28
  • 0 0
《留衣情》与 潮州音乐的守正创新(作者:高百坚)

由汕头市文广旅体局、 广东省民族管弦学会、潮阳区文联为指导单位,汕头市潮阳灵山寺主办,汕头市新华苑长者活动中心、汕头市永胜创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留衣情韵,缘聚灵山”——缅怀韩愈大潮阳灵山寺拜别1205周年音乐会暨研讨会、古琴雅集将于10月25日——27日在潮阳灵山寺、汕头凤岗古村落举行。文化学者,潮乐、潮剧名家和海、内外琴家将聚首汕头,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纪念韩文公为主题的音乐文化活动。《留衣情》与 潮州音乐的守正创新作者:高百坚《留衣情》是郑相明先生的潮乐原创作品。蒙郑先生的厚爱,分享了排练小视频。由郑相明先生潮管主奏,青年古琴师高桂荣伴奏,潮剧名家王少瑜女士演唱的《留衣情》,管、琴、唱三位一体,词曲兼备,情深韵浓,是潮州音乐守正创新的佳作。韩愈(文公)因谏迎佛骨被贬来潮州八个月,是中原文化与潮州文化正式接轨的重要标志。韩愈崇儒兴学,大大地影响潮州儒雅乐风的形成、审美趋向和乐人的艺术追求。《留衣情》描写大颠禅宗祖师与韩愈大德於佛教的因缘。一代大儒高僧,对话作揖,驿道留衣惜别。《留衣情》以特有的潮乐活三五为基调,突出潮音潮韵,一派儒雅乐风。醇厚明亮潮管吹出的活五,声声清凄、扣人心弦;古朴纯净,深远沉静的琴韵;潮曲的声腔,深默不舍。曲终前,潮管、古琴、唱腔收音归韵,曲终而意未尽,留下淡淡的忧伤和无限的惆怅!《留衣情》是潮州音乐守正创新之佳作,其成功得益于郑相明、高桂荣、王少瑜三位老师的潮艺互补和磨合。潮州笛套是潮州音乐六大品种之一,潮阳笛套非遗传承人郑相明老先生,在潮乐摸爬滚打凡数十年,是潮乐界的多面手,特别是对潮州音乐的鼓乐、笛套、弦诗乐、庙堂乐深有研究。从1984年开始,郑先生对濒临失传的潮州特色乐器管子进行研究和改革,汲取广东喉管和原始哔嘌的特点加以改造,使音色淳厚明亮,在音域、音准、音律等方面得到了明显提升,特别活五调,堪称一绝,填补了潮州管子乐器和演奏的空白,为古乐传承与“破圈”做出突出的贡献。令人感动的是,郑老今年八十有一,仍不知疲倦地默默耕耘,推陈出新,扶掖后生,其德、其艺,令人景仰!高桂荣是古琴界的后起之秀,曾荣获首届敦煌杯古琴大赛成人组银奖。身为潮汕的琴人,生于斯,长于斯,从小接受潮州音乐,潮剧文化的熏陶。高桂荣在古琴的演奏实践和与本地乐师的琴艺交流中,承潮乐之根,塑古琴之韵,先后以潮州弦诗乐为底,为《寒鸦戏水》《活五·柳青娘》《景春罗》《杨柳春风》《西江月》打谱,订指法,这次高桂荣模仿潮州筝活五调的技法,在“五”音的做韵上反复琢磨,“五”味准确到位。在郑相明先生的指导下,古琴与潮管在《留衣情》中清浊明暗,互相呼应,耐人寻味。潮乐理论家郑志伟先生言:“活五调是唱出来的”。被誉为“潮州歌曲的邓丽君”的王少瑜老师是潮剧名家,表演细腻,真实自然,以情动人,唱腔艺术为行内外公认,是新时期潮剧唱腔代表人物。王少瑜老师唱功炉火纯青,《留衣情》缠绵、感伤、流动的“活五”腔韵,直击心扉!《留衣情》突出潮州音乐特色乐调,管、琴、潮剧腔韵于一曲,器乐与人声混响,增加了音乐色彩、层次和感染力。在多元音乐文化的大潮中,潮州音乐如何原样传承?创新发展?《留衣情》给潮州乐人有益的启示。

展开
  • 10-24
  • 0 0
当代文化背景下潮州古琴复兴的现状和思考——潮汕三琴人访谈录(作者:高百坚)

《柳青娘》潮州音乐 活五调据高哲睿筝谱 移植:高桂荣古琴在潮汕,有历史,有故事,曾经輝煌,曾经沉寂。改革开放,有识之士重拾古琴,研习古琴,古琴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成功,潮汕琴人如沐春风,从对古琴的自尊,自爱走向自觉,踏上了潮汕古琴复兴路。复兴潮汕古琴不会是一条坦途!在东西音乐文化递嬗交融的大环境中,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古琴由冷转热的当下,琴人如何耐得住寂寞,于抚琴中多一份清凉和宁静,修身养性,回归潮汕文人琴的生态和特色;如何在潮州弦诗乐的宝库中寻根,塑古琴之魂。请听来自潮汕琴人的声音。郑邦亮企业家,潮汕古琴复兴的倡导者和强力推手古琴文化和古琴艺术于粤东地区尚属刚踏初阶,在抚弹水准和思想品德的追求上,进取空间浩瀚,尚有待琴者共同努力。然宋代朱长文曰:“乎心者道也,琴者器也,本乎道则可以周于器,通乎。心则可以应于琴。”爱好古琴者心态各异,唯祈有幸琴者,明其道理,好自为之。潮籍加拿大琴人黄树志,解盹之语曰:“琴为道之器,皆本于人,人心有道琴能弘道,人心无道,则琴徒为器而已矣。”此或系多言琐语乎?但对当下粤东习琴者,务祈把握矣。潮汕先贤,琴人尚乐重礼,重视德治教化、集诗书礼乐于一体的涵养。由下学而上达,修身养性的人文精神。透过古琴音乐御邪防淫、和心自然的生命祈向,追求理想的价值归依,成就了自我人格的琴道精髓。古人特行独立的品格,鄙弃俗气的侵蚀,能每临迷茫之际而见大节的高尚境界,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但愿在古琴音乐艺术进步的同时,古琴文化能同步得以提升,明确其取向,琴德第一。借用清《韩江闻见录》文曰:“终其身谋圣贤之教,而不求闻达于其时也”,是为潮汕古琴人士座右铭之祈乎!高桂荣青年古琴师,汕头市古琴学会理事,汕头市音乐家协会会员曾获首届敦煌杯古琴大赛成人组银奖我出生在潮乐,潮剧之乡,从小接受潮州音乐,戏剧文化的熏陶。身为一名潮汕琴人,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把潮州音乐移植改编为琴曲,让更多人了解潮州音乐,也让潮汕人了解古琴,爱上古琴。随着习琴地不断深入,我变梦想为行动。我先从被誉为潮汕的国际歌的《寒鸦戏水》入手。儿时我学过古筝曲《寒鸦戏水》,旋律优秀,节奏多变,是潮州筝乐的经典曲目。但《寒鸦戏水》特殊的音韵和变奏给古琴改编移植带来了难题。初始,我用正调定弦,按古筝的曲谱,配上古琴的指法,本着忠实原谱的原则,只作小幅度的调整,由于筝谱乐音繁复,主音重拍不很突出,加上“si”字泛音偏高,旋律不能在中准这个共鸣最佳区奏出。指法的编配受到限制,乐句似筝非琴。之后,我又试以紧五定弦调、慢三弦定调都不是很合适。一日,在学弹琴曲《洞庭秋思》时发现该曲的定弦之妙,借正调定弦,林钟均侧弄,解决了“si”字泛音偏高的问题,且能在最佳音区弹奏全曲。定调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乐句的删汰和优化,使之符合琴曲的句式和潮音琴韵。头板完成之后,在整理拷拍和三板时,总觉旋律重复,于是合二为一,使之紧凑流畅,又在后半部分植入古典吉他的轮指手法,以丰富古琴技法。后来,我又将《西江月》《杨栁春风》《景春罗》等潮州弦诗乐曲整理成古琴曲,受到了琴友的肯定和好评。在移植潮乐为琴曲的实践中中,深感自己对潮州音乐的学习和知识都很欠缺。尽管对古琴的琴曲、技法已有一定的积累,但移植音乐犹如文学作品的翻译,对两种语言、文字都必须造诣极深,翻译才能做到词能达意,让文字精准表达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出彩的描述。琴人要做好移植潮乐一事,在不断完善自身琴学修养的同时,首先要深研潮乐,方能融汇贯通,编好琴曲,创作精品。潮汕古琴有辉煌的历史,涌现出洪派臣等一代潮乐、古琴大师,随着时代变迁,潮汕古琴辉煌不再,一度仅剩下历史符号,所幸得古琴申遗成功之春风,乡贤郑邦亮先生不遗余力,在潮汕推广古琴十多年,使古琴文化渐为人知,学习和关注古琴的人越来越多。龚一先生曾说过:“古琴应该从热度走向深度。”潮州古琴如何走向深度呢?个人认为:潮汕地区有其殷实的文化底蕴,有潮州音乐这个宝库作支撑,这是潮汕古琴从“热”转“深”的基础。而从潮乐寻根淘金应是潮州琴人的努力方向。希望更多的琴人研习潮乐,寻潮乐之根,奏古雅之韵;再者,琴人要与潮州音乐的理论家、作曲家、演奏家结合,通过理论研究,探索潮州古琴发展的思路和方向;对潮州弦诗乐重新编配,与潮乐乐队的合作,丰富潮乐的表现形式,通过古琴与潮州音乐的共同努力,多编琴曲,争创精品,或许若干年后,一个具有地方特点的古琴学派——“潮汕琴派”会出现在岭南之东!杜标泉潮州筝第四代传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员,中国古琴学会会员潮汕有"海滨邹鲁"之美称,人文荟萃,贤人辈出,造就了璀璨的潮汕文化。潮汕先贤很别致的称古琴为“书琴”,定位为文人琴。虽然古琴在近代渐趋式微,但在经济腾飞,百业兴旺的今天,潮汕古琴亦随国运之强盛和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而呈复兴之势。近年来,潮汕琴人勇于探索,试以弦诗入琴,从《活五.柳青娘》《活五.福德词》《寒鸦戏水》《出水莲》等潮味琴曲的成功改编,使我们看到了潮州古琴复兴的一缕曙光。从潮州音乐的宝库中掘金,从二四谱、工尺谱等古乐谱中读谱寻韵,是潮汕琴人应该深研的课题。要重视弦外功夫!从古典文学、诗词中吸取丰富营养,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琴人要耐得住寂寞,不能贪多图快,更不能贪大好功,要在"精"、"深"二字下功夫。笔者:潮汕古琴已踏上漫漫复兴路,愿潮汕琴人,脚踏实地,开拓进取,为古老的潮州音乐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

展开
  • 10-16
  • 0 0
×

评论

要删除这条动态吗?

确定删除吗?

删除后数据将不会保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