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视频《浪淘沙》邱大成先生演奏1993年10月于澄海《浪淘沙》是潮州音乐名曲。我手头有三份筝谱——《全国古筝演奏(业余)考级作品集》邱大成订谱、《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杨秀明演奏谱和《杨秀明潮州筝曲艺术》的《浪淘沙》筝谱。《杨秀明潮州筝曲艺术》注释中写道:“……曲谱集为杨秀明先生一九八六年编著的《潮州筝曲选集》(未出版),内容和记谱方式完全尊重杨先生的原稿,未做任何调整与改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样传承的角度来看,《杨秀明潮州筝曲艺术》收录的《浪淘沙》筝谱,是杨先生亲订,是体现杨氏筝风和技法特点的范本,没有之一。我们再看《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杨秀明演奏谱(下称“杨谱”)与《全国古筝演奏(业余)考级作品集》的邱大成订谱(下称“邱谱”),除了标准了轻六、二板、栲板、三板的潮州筝乐板式术语、记谱详略不同外,“杨谱”基本出自邱先生订谱的《浪淘沙》。再从邱先生在93’中国古筝·潮乐艺术节演奏的视频来分析,显然是邱谱的原谱演绎。在澄海93’中国古筝·潮乐艺术节,主持人林英苹老师特别提道:作品是根据潮州丝弦合奏谱改编而成的。这是学院派筝家研习潮州音乐的创新版本,是潮州音乐与现代筝技法融合的产物,邱先生订谱的是现代版的《浪淘沙》,是邱先生对潮州名曲的理解和创新,不是杨秀明先生筝风原样传承和潮州筝体系性技法的呈现。当前特别强调自主知识产权、版权,从《浪淘沙》“邱版”、“杨版”两份筝谱来剖析,“邱版是原创,“杨版”是对“邱版”的局部修订,对于源自潮州弦诗乐二度创作的“邱版”筝谱,标上“杨秀明演奏谱”似欠妥,这是传统乐曲编写一个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另外,按潮州筝乐“曲速三变”和曲式结构,有拷拍、三板的慢板曲应称为头板,《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把《浪淘沙》标准为“二板”也值得商榷。书中“栲板”中的“栲”是错别字。再者,书中的《寒鸦戏水》《柳青娘》标准为“拷拍”《浪淘沙》为“栲板”,这是一本面向广大业余筝人普及教材,是“栲板”或“拷拍”,应统一,应规范。以上为《浪淘沙》“邱版”以上为一《浪淘沙》“杨版”以上为《杨秀明潮州筝曲艺术》的《浪淘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