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筝网
取消

去微信分享给好友

文章|发布时间:2025-09-25 13:24

读《潮筝韵论》撰文:陈彩霞

辜玉斌老师在《潮筝韵论》中凝炼总结了潮州筝中”韵“的七条规律。


何为“韵”?《现代汉语词典》对其首个标注即是“好听的声音”。如果从偏旁结构,望文生义的角度,“音”和“匀”,不就是和谐美好的声音吗?


虽然“韵”源自对声音的描述,但也延展到中国文化中关于美好意向的各种描述,比如韵律,风韵,韵味,韵致等等。辜老师在《潮州韵论》中,正是从更广的视角,从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根本的规律来理解潮州筝之“韵”,即寻求潮州筝之“道”,而非就筝论筝之“术”。


潮筝韵论之一:八音论。八音即潮州话仍保留的古汉语八音系统,而潮州筝谱,乃至整个潮州音乐,弦诗乐最为传统的,正是采用潮州话的记谱方式,两者自然是相通的,即潮州音韵中,自然有“八音”。如果说,我们形容一个人缺乏乐感为“五音不全”——分不清宫、商、角、徵、羽,在弦诗乐中,潮州筝曲中,还可以加上一条,叫“八音不足”。潮筝音韵首美,美在八音。


潮筝韵论之二:空间论。辜老师认为,弦诗乐在流传中,从古至今,经历了从二四谱(二三四五六,五个基本音阶和弦位,其中二四,sol,do这两个音最为稳定,取之代称记谱方法)到工尺谱到简谱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固然是与现代音乐体系连接流变的必然过程,但仅限于此,以为这是潮州筝曲的所有,则是远远不够的。简谱中的七个基本音高之外,还有许多的“空间”需要依靠通过“作韵”来补充。潮筝音韵的二美,美在七个基本音阶之外的空间:“韵”之丰富和细腻。


潮筝韵论之三:诗性论。潮筝音韵之美,既在潮州话——渗透于日常生活的”俗“,更在中国诗词歌赋的”雅“。弦诗二字,最能体现中国诗歌一体的本质。汉赋即是有韵的散文,更不用说唐诗宋词中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曲名词牌:菩萨蛮、行香子、清平乐、浪淘沙、西江月……依曲填词,词曲一体。唐宋遗音的弦诗乐,自然需结合诗词的格调韵律去体会,理解。


潮筝韵论之四:琴书论。中国书法,讲究谋篇布局、虚实结合、疏密有致,潮州筝作韵,也尤其讲究通过音高的变化,强弱、刚柔处理,展现整体和谐的美。这正是辜老师提到的,自明朝起,琴(古琴)书一体之说。


潮筝韵论之五:声腔论。我理解似乎与八音论有些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声音是情感表达的重要媒介,同一句话,不同的音调,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有些甚至是很微妙,难以用准确的文字来表达,但我们的大脑神经能捕捉到。潮州筝正是通过作韵的灵活,多样,乃至微妙的变化,来表达丰富多样细腻的情感。


潮筝韵论之六:组合论。似乎与琴书论有些相似。潮州筝韵强调主韵与副韵的配合,主韵要突出,副韵必不可少,又需要避免喧宾夺主。此外,各韵之间,相互映衬,相连,辜老师总结为“韵起有根,韵收有源”。


潮筝韵论之七:律制论。辜老师认为,潮州音乐的律制特点是“七不平均律”,其音阶的变化相当灵活,这可能是灵动的潮州筝韵的本质所在。


辜老师说,他的学生,都必须抄一遍这篇文论,所以我写了这篇读后感。我纯属纸上谈兵,未来应该在具体的曲谱中,在具体的音律曲韵中去领悟。


我们时常说,要寻找我们的文化基因,传承文化记忆。如何解读我们的文化基因,文化记忆。辜老师的这篇文章,可以给我们许多的启发,他从更大视角,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高度来解读潮州筝韵。反之,潮州筝也可能是我们理解潮州文化,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把很好的钥匙,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撰文:陈彩霞

2025年9月24日

评论

确定删除吗?

删除后数据将不会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