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
-
查看《《散楚辞》》钢琴版
-
查看《《散楚辞》》古琴版
详情
几大民间流派中,像潮州筝曲、浙江筝曲、河南筝曲、山东筝曲、陕西筝曲等等,都是以地域或地域音乐风格为流派命名,而客家筝与其他以地域命名的流派不同,客家是外来的,客家的文化、音乐也是外来的。 说起客家这个族群的形成,比较笼统的说法是中原移民南迁,在当地落叶生根,他们的文化也随之迁移,与当地文化融合。客家筝及它的音乐都不是独立存在,它首先属于客家民系的客家文化,归类于音乐,它又附属于广东汉乐。 客家筝,也叫汉乐筝,我们把它归为南派音乐,虽然客家客居的地域十分广阔,但汉乐的主要流行地在广东梅县,大埔县。“广东汉乐”、“主要流行于广东”,这些信息提供给我们的错觉是,客家筝里类似“广东”这样的信息所占比重更大,甚至很多人认为,客家筝与“潮州筝”、“粤乐”很像,难以区分。 但我们忽略了一个信息,“广东汉乐”的后缀是“汉乐”,我们也经常在谱面看到“中州古调”这样的名称,他们都与中原的汉族音乐文化有关。即使它落户南方,它内含的北方音乐质朴韵致,以及北方古雅文化精神,使它区别于广东本地其他音乐。正如客家话,本是中原雅韵,迁至南方后受当地方言影响,有了一些交融,但其主体仍是中古雅韵。 客家人原是天子脚下臣民,生活在文化昌盛的中原地区。即便因为灾害和战乱,被迫迁徙南方,但“皇民”的身份烙印在他们心里。他们将自己与当地原住民区分,傲骨是血统,历代相传。 客家人对客家的血缘关系、客家文化都有一种认同感,不管历史学家作出多少论证,证明客家人的共同体是与当地土著融合的结果,但这一切都不妨碍客家人执着认同古老的中原故土、中原祖先、中原文化。这些崇拜和思念之情,贯穿于客家文化。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首客家筝曲《散楚词》,由客家汉乐传人饶宁新先生演奏。作品描写南迁的客家人,历经战乱、背井离乡的迁徙之苦。乐曲借用楚汉纷争时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乡情悲歌,用悲伤离散之词,来寄托他们的感情。客家筝乐中有种特质是古朴、高雅,一般人认为这是来源于中原文化的原因。其实,客家人在其南迁的环境中,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提炼出了音乐中孤傲、悲凉的特质。即将听到的这首《散楚词》,可以从中感悟到这种特质和精神。 文章参考、整合:李萌,《客家筝的演奏之道与文化精神》。
评论
1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