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个“《抒情幻想曲》”的其他版本
-
查看《《抒情幻想曲》》钢琴版
-
查看《《抒情幻想曲》》古琴版
详情
今天和大家分享作曲家徐晓林创作的筝曲《抒情幻想曲》,音乐是邱霁老师一次现场演奏的录音。作曲家曾这样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她站在窗前,望着飘飘洒洒的雪花,一股思乡之情涌上心头,于是萌生了创作的想法。 自幼生活在四川的徐晓林老师,对家乡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那里丰富的民俗风情十分吸引她,因此西南地区的音乐文化,成为她古筝创作的主要素材。 对一个地方的思念,是因为那个场景里曾经发生一些与你产生交集的事物。当那些具体画面在你面前像电影一样回放,情愫才被释放、萦绕在心头。这首《抒情幻想曲》在我眼里也是这般,不是毫无细节、毫无章法的情感泛滥。 有人说徐晓林老师的创作是浪漫的,这首作品的名称也富有浪漫气质,因此在演奏时,许多人选择极有浓度的表达方式。而恰恰相反,这种“浓度”让听者无法靠近,让浪漫消失。对家乡的回忆,我们最常说的便是幼年时发生的事,在这首作品里,我找到一种清新和轻盈的质感。那种对稚嫩的、灵光的描写,才是令人感动的。而浓妆艳抹,会遮盖掉少女原本的娇艳欲滴。 深沉是留给大人的,当一番酣畅淋漓的回忆后,作者在后面的慢板跳回大人世界感叹一番,这里你可以显得成熟和老练。而在童真的世界里,我们不能用长大的自己来理解和诠释孩童时光,否则会让音乐丢失新鲜感,变的不那么有趣了。 越长大,我们越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性,我们经常希望自己活得更厚重一些,能够更有深度的看待这个世界。我们时常选择用更加沉郁、阴冷的方式来表现我们眼中的世界。但有些作品,它或许只是雨后春笋,需要你轻轻地一层层剥开它,而你却大刀阔斧。这些“充满意味”的理解,反倒让浪漫和抒情消失贻尽,让那些单纯、干净的青春被遗忘在过去。
评论
0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