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谈第一百六十三期《蕉窗夜雨》
艺术家:
何育斋,罗九香
详情
在文学典故中,“蕉窗夜雨”、“雨打芭蕉”等词句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成为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意象,它所指向的情感也很明确,如:乡愁、相思、闲情逸趣等,一词即可联结读者的共鸣。音乐作品《蕉窗夜雨》,犹如会发声的文学和绘画,将情感化作更加直接的方式吐露出来。筝曲中的《蕉窗夜雨》源于广东汉乐, 是客家筝曲中的代表曲目。由于年代远久,作者已无从考证。 这首古朴的作品和许多传统作品一样,不仅具有抒情性,也具有描绘性,就像在南国的夏夜,酷暑未消,困扰着屋子里的人们难以入眠。此时屋外忽然飘起了细雨,微风拂来凉意,站在窗边的人儿静静听着雨打芭蕉的淅沥声响,或思索什么或进入梦乡……引领听众进入一个沉静的世界。 《蕉窗夜雨》全曲只有34个小节,我们今天听到的录音却长达10分钟,是筝曲大师何育斋和罗九香先生对客家筝曲的深入研究,对母谱加以变化,通过五遍不同演奏,将这首作品以各种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广东生长、壮大的客家筝曲,我们把它归为南派音乐,很多人认为,客家筝与“潮州筝”、“粤乐”很像,难以区分。但因为生活背景的不同,这两种音乐还是 有着明显的区别。客居在广东的“客家人”,他们的祖辈因为战乱由中原地区迁移至此。因此,即使它落户南方,它内含的北方音乐质朴韵致以及北方古雅文化精神,使它区别于广东本地其他音乐。 仔细欣赏这首《蕉窗夜雨》,它的音色很细腻,尤其使用钢丝筝演奏后,南国的风韵更加明显。如果仔细再听听左手的韵味,你可以发现它的风格不如潮州音乐软糯,甚至还有点中原音乐的直爽,这就是客家音乐很特殊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久居在广东的客家人已经深深与当地文化交融在一起,但对故土的执念,又让他们将中原带来的“根”紧紧保留住,历代相传。
评论
1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