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
-
查看《弦·谈第一百七十二期》钢琴版
-
查看《弦·谈第一百七十二期》古琴版
详情
节目能够在四年中一周不落的播出,离不开许多老师和朋友的帮助。回想过去,每每向他们请教问题、寻求影音资料,每一位都无私的给予支持。如果没有他们的倾囊相助,仅凭我一人的微薄之力,很难坚持下来并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内容。虽然没有办法一一当面致谢,但会将老师和朋友们的恩情一直铭记于心,谢谢你们一如既往的信任和支持。曾经邀请过几位非常优秀的青年演奏家作为节目的嘉宾主持,为大家介绍他们演奏过和喜爱的作品。每位演奏者各有千秋,在这期节目中,我们将一起回顾他们如何解读这些作品。多元的视角,丰满的情感世界,在他们的讲述中贴近别样的筝乐世界,不失为一种享受。刘文佳《良辰·美景·虚设》:用古筝表达肖像画,有一种极致的柔软,斑斓的色彩(超链接)《良辰·美景·虚设》是我在2009年为古筝创作的组曲《肖像三首》中的一首小品。小时候,我常常面对着形形色色的肖像画发呆,画中的人物总是令我浮想联翩,梦想着以后可以拿起画笔画出那些想象中的表情。在《良辰·美景·虚设》中,有极致的柔软,斑斓的色彩,通透平滑的质感,可以表达和难以表达的爱意,也有触摸不到的伤痕和转瞬即逝的心绪。“事无两样,心有别。”有人说它是温暖的,是故乡、是亲人的味道;也有人说它是惆怅的、悲凉的。我想,这大概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所营造的完美世界吧。宋心馨《醉莲赋》:宋心馨在弦谈@你,来听《《醉莲赋》》说到“醉”,我们似乎不得不联想起来酒。酒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它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酒中伴杂着刚烈 、烈中又蕴含着柔情。乐曲中想表达的“醉”是从醉酒的神态中提炼出来的,它是经过艺术处理的 “醉”,与醉汉之“醉”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旦刻意地表现在醉形、醉态的机械化模仿,则就不是醉莲之意,而成了喝多的醉汉,正所谓“形醉意不醉,身醉心不醉”。然而,“醉”也取陶醉之意,不仅有酒香,更似茶韵。这杯茶,大香无香,大味无味。现代筝曲的创作大多更倾向于表现情感张力大的作品,有时弹多了也会疲劳,你说《醉莲赋》传统,我却看她脱俗,在悲情美泛滥的时代,她却给我带来了一丝无可言说的愉悦。任洲洋《静水流深》:新春福利,嘉宾主持任洲洋空降《弦·谈》其中,本人最喜欢的一段是中间piu rubato的段落。静水,是一种心态,流深,是活力的体现,短短五个小节将水的动态、静态、包容性、穿透力、渲染力以及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作品演奏难点并不在技术难度,而是状态与气息的把握,这需要演奏者绝对的控制,靠主观能动性赋予作品灵魂,从而给观众带来无尽的冲击和想象。刘颖《暗香》:嘉宾刘颖——希望我们能不畏惧旁人的眼光今天听的这个版本是筝与箫共同完成的。当这两件古老的乐器相互融合,点与线之间的碰撞更表达出了中国文人墨客的高雅心境以及中国音乐独有的魅力。引子用几个带有留白的单音,加以不同关系的揉和滑,营造出梅的“清冷”,为作品奠定了基调。 “幽香”在远处似乎正一阵阵飘来,若隐若现。随后的主题由箫引出,“墙角”那“数枝梅”,被衬托的有些“孤寂”,如此恶劣的环境,可是却不妨碍梅开的足够坦荡。摇指可以抒情,可以激烈。这里,稳当的摇指与气宇轩昂发生关联。梅花不畏在严寒中独自开放,矫健、踏实的步伐证实着我们不畏惧旁人的眼光,在逆境中,必须相信自己!
评论
0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