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筝网
菜单
音乐人
筝闻速递
level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20250929期 【国筝资讯】

所属视频栏目:国筝资讯

展开
“第二届中国民乐优秀青年人才培养与推广计划研修班”在浙江音乐学院拉开帷幕

9月20日,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浙江音乐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民乐优秀青年人才培养与推广计划研修班在浙江音乐学院正式拉开帷幕。本次研修班旨在发掘和培养中国民乐领域的优秀青年人才,推动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促进民乐事业的繁荣发展。开班仪式上,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玉霞、浙江音乐学院院长王瑞致辞,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党支部书记王书伟主持开班仪式,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王建民、杨青、胡志平、张高翔,以及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作曲与指挥系专家出席开班仪式。吴玉霞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才竞争已成为国家竞争的核心。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积极响应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民乐人才为己任。本届研修班学员涵盖来自学会21个专业艺术委员会推选代表,金钟奖、文华奖等重大赛事获奖者,音乐院校青年教师、院团演奏骨干,以及优秀社会教育者和各省学会推荐人才,所有学员均在40岁以下,体现出项目聚焦青年、培育新秀的明确导向。她表示,研修班通过专家授课、音乐对谈、学术研讨与交流分享等多元形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着力增强青年人才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希望学员珍惜机会、互学互鉴,不断提升艺术修养与文化视野,加强道德品格修炼,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工作者。王瑞代表浙音对与会专家及学员的到来表示欢迎,对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的信任表示感谢。他深入阐述了新时代发展和传播中国民族音乐的重大意义,并重点介绍了浙音在民族音乐教育和研究方面的成果,特别是2020年成立的民族乐队学院。该学院以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合奏人才、探索中国民族器乐独立艺术品格为目标,通过“舞台即教室”的课程改革,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构建起一套“职业化培养体系”。他认为,在全球化与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真正的音乐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我们应坚守初心、守正创新,探索中国民族音乐独立的审美品格与话语体系。他呼吁学员珍惜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深入思考中国民族管弦乐的未来发展路径,共同努力推动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繁荣发展。开班仪式上,北京民族乐团首席魏笑妍和黑龙江省歌舞剧院常任指挥冯天佑分别代表学员发言。会上,王书伟书记宣读了《关于第二届中国民乐优秀青年人才培养与推广计划研修班成立“临时党支部”的通知》。随后,学员代表们带来了精彩的节目表演,上海音乐学院的江子屹演奏竹笛名曲《鹧鸪飞》,北京乐器研究所的彭丽颖用古乐器筑演奏《广陵散》,新疆师范大学的郭铭渲带来了琵琶独奏《点》,浙江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的学员们(裴文钰、黄琳、陈铭楠、张晶洁)则合作演奏了民族室内乐《染》,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本次研修班将邀请多位民乐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为学员们授课和指导,其中包括对谈《理论筑基 实践破壁——论音乐学习者的双重视野与艺术修炼》、对谈《技艺循法 传情达意——民族器乐演奏艺术之我见》、讲座《增强民族音乐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民族管弦乐之魅力》《国乐情愫——我的民族管弦乐创作实践与思考》《再谈民族器乐艺术的传统与当代:<来自中国的声音>写作体会》等,研修班举办期间还将举行《纪念刘天华诞辰130周年专题研讨会》,通过专题讲座、对谈研讨、演出实践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学员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积蓄力量。

展开
强制性国家标准GB 28489《乐器有害物质限量》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促进强制性国家标准GB28489-2022《乐器有害物质限量》有效实施,2025年9月19日,中国乐器行业强制性国家标准GB 28489专题研讨会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顺利举办。会议由中国乐器协会、全国乐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西安音乐学院承办。中国乐器协会专职副理事长、全国乐器标委会主任委员孙瑞勇、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仲廷虎以及乐标委委员、乐器企业负责人、技术专家、检测机构代表近70人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乐器协会副秘书长钱富民主持。本次会议围绕标准实施难点、检测技术优化、企业合规实践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为推动我国乐器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中国乐器协会专职副理事长、全国乐器标委会主任委员孙瑞勇代表主办方作了专题报告。他指出,本次研讨会不仅系统梳理了GB 28489标准实施以来的成果与问题,更通过权威解读、实战分享、深度研讨,为标准进一步落地明确了方向、凝聚了力量。他强调,标准是行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未来需持续推动“标准+技术+产业”深度融合,让标准真正成为企业提质增效、行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围绕GB28489-2022《乐器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实施以来出现的相关问题,梳理前一阶段调查问卷中提出的诉求,结合两年多来标准贯彻的实际情况,孙瑞勇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要提高对强制性国家标准“重要性”认识,二要提高对强制性国家标准“必要性”认识,三是提高对强制性国家标准“迫切性”认识,四是全行业贯彻强制性标准务必“到位”,五是全方位完善强制性标准有序“到位”。(孙瑞勇主任讲话全文另发)。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仲廷虎在致辞中表示,西安作为千年礼乐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承载着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西安音乐学院始终以推动音乐事业发展为己任,此次承办全国性的行业研讨会,既是对乐器行业健康发展的支持,也是对“守护艺术安全”理念的践行,希望通过各方交流,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乐器作为传递艺术之美的载体,其产品安全与使用者健康息息相关。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安全的关注度持续提升,GB 28489-2022《乐器有害物质限量》作为行业强制性安全标准,既是规范生产的“红线”,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基石”。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检测监管,仍存在诸多待解难题。此次研讨会上,全国乐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郭婷作了《GB 28489-2022 实施情况分析报告》,以真实数据和典型案例,清晰呈现标准实施的情况与痛点;同时介绍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乐器有害物质限量 测试部位》基本情况,回应了企业在检测环节常见困惑,让参会者对标准“落地路径”有了更具体认知。国家轻工业乐器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副主任韩彦夫聚焦检测端核心问题,一方面解读《乐器有害物质限量 测试部位》征求意见稿,另一方面通报标准实施以来企业送检数据,提炼出送检流程典型问题,并给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为企业合规送检提供清晰指引。中国轻工业乐器检验检测中心(扬州)副主任王瓒则结合市场抽检一线经验,深入分析GB 28489-2022常见不合格原因——从原材料选型偏差到生产工艺管控疏漏,并提出可落地应对措施,尤其针对抽检应急处理方法展开详细说明,为企业筑起“合规防护墙”。研讨会上,一线企业代表结合实践案例,分享标准落地经验与创新思路。吟飞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经理秦宏伟从“风险预防”切入,分享了吟飞在源头管控中“供应商合格报告+原材料抽样复检+定期第三方检测”三级核查机制以及对供应商进行强标培训的有效做法,为企业提供了管控实操经验;扬州金韵乐器御工坊技术部经理薛磊聚焦“过程把控”,拆解生产全流程中细节管理方法,展示如何将标准要求融入每一个生产环节;山东省雅特乐器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创始人赵卫国则以“抽检整改”为主题,分享企业应对突发检测问题实战经验,为同行提供可借鉴的应急处理方案。在交流互动环节,参会同仁们围绕标准条款理解、生产技术难题、合规流程优化等议题踊跃发言,现场讨论热烈,不仅解答了实际工作困惑,更形成系统贯彻GB 28489-2022《乐器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多项共识。中国乐器协会副秘书长钱富民在会议总结时表示,本次研讨会以“说透标准、破解难题、化解风险、共促发展”为主题,搭建了一个跨领域、多层次、多视角交流平台,围绕标准条款细节解读、实际生产中的合规难点、检测数据分析、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标准修订条例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交流,达到了预期成效。研讨会有效破解了标准落地中的关键难题,也为我国乐器行业迈向 “安全化、标准化、高质量化”发展新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参会代表纷纷表示,将把会议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企业合规生产、行业规范发展,共同守护乐器使用者健康,为增强我国乐器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而共同奋斗。

展开
读《潮筝韵论》撰文:陈彩霞

辜玉斌老师在《潮筝韵论》中凝炼总结了潮州筝中”韵“的七条规律。何为“韵”?《现代汉语词典》对其首个标注即是“好听的声音”。如果从偏旁结构,望文生义的角度,“音”和“匀”,不就是和谐美好的声音吗?虽然“韵”源自对声音的描述,但也延展到中国文化中关于美好意向的各种描述,比如韵律,风韵,韵味,韵致等等。辜老师在《潮州韵论》中,正是从更广的视角,从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根本的规律来理解潮州筝之“韵”,即寻求潮州筝之“道”,而非就筝论筝之“术”。潮筝韵论之一:八音论。八音即潮州话仍保留的古汉语八音系统,而潮州筝谱,乃至整个潮州音乐,弦诗乐最为传统的,正是采用潮州话的记谱方式,两者自然是相通的,即潮州音韵中,自然有“八音”。如果说,我们形容一个人缺乏乐感为“五音不全”——分不清宫、商、角、徵、羽,在弦诗乐中,潮州筝曲中,还可以加上一条,叫“八音不足”。潮筝音韵首美,美在八音。潮筝韵论之二:空间论。辜老师认为,弦诗乐在流传中,从古至今,经历了从二四谱(二三四五六,五个基本音阶和弦位,其中二四,sol,do这两个音最为稳定,取之代称记谱方法)到工尺谱到简谱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固然是与现代音乐体系连接流变的必然过程,但仅限于此,以为这是潮州筝曲的所有,则是远远不够的。简谱中的七个基本音高之外,还有许多的“空间”需要依靠通过“作韵”来补充。潮筝音韵的二美,美在七个基本音阶之外的空间:“韵”之丰富和细腻。潮筝韵论之三:诗性论。潮筝音韵之美,既在潮州话——渗透于日常生活的”俗“,更在中国诗词歌赋的”雅“。弦诗二字,最能体现中国诗歌一体的本质。汉赋即是有韵的散文,更不用说唐诗宋词中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曲名词牌:菩萨蛮、行香子、清平乐、浪淘沙、西江月……依曲填词,词曲一体。唐宋遗音的弦诗乐,自然需结合诗词的格调韵律去体会,理解。潮筝韵论之四:琴书论。中国书法,讲究谋篇布局、虚实结合、疏密有致,潮州筝作韵,也尤其讲究通过音高的变化,强弱、刚柔处理,展现整体和谐的美。这正是辜老师提到的,自明朝起,琴(古琴)书一体之说。潮筝韵论之五:声腔论。我理解似乎与八音论有些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声音是情感表达的重要媒介,同一句话,不同的音调,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有些甚至是很微妙,难以用准确的文字来表达,但我们的大脑神经能捕捉到。潮州筝正是通过作韵的灵活,多样,乃至微妙的变化,来表达丰富多样细腻的情感。潮筝韵论之六:组合论。似乎与琴书论有些相似。潮州筝韵强调主韵与副韵的配合,主韵要突出,副韵必不可少,又需要避免喧宾夺主。此外,各韵之间,相互映衬,相连,辜老师总结为“韵起有根,韵收有源”。潮筝韵论之七:律制论。辜老师认为,潮州音乐的律制特点是“七不平均律”,其音阶的变化相当灵活,这可能是灵动的潮州筝韵的本质所在。辜老师说,他的学生,都必须抄一遍这篇文论,所以我写了这篇读后感。我纯属纸上谈兵,未来应该在具体的曲谱中,在具体的音律曲韵中去领悟。我们时常说,要寻找我们的文化基因,传承文化记忆。如何解读我们的文化基因,文化记忆。辜老师的这篇文章,可以给我们许多的启发,他从更大视角,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高度来解读潮州筝韵。反之,潮州筝也可能是我们理解潮州文化,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把很好的钥匙,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撰文:陈彩霞2025年9月24日

展开
首届西安筝乐艺术周暨第二届“朱雀杯”全国古筝总展演奏响筝乐华章

金秋激昂启盛典,筝韵悠扬谱新篇。作为艺术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与高水准的筝界盛会,9月20日至9月22日,由中国乐器协会与西安音乐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西安筝乐艺术周暨第二届“朱雀杯”全国古筝总展演在西安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筝友及业界专家云集西安音乐学院,共同奏响新时代的筝乐华章。本次活动涵盖第二届“朱雀杯”全国古筝总展演、颁奖音乐会、朱雀乐器新品发布会、朱雀名家讲坛、“朱雀之夜”名家名曲音乐会及“承古韵·启新声”古筝专业研讨会等内容,旨在共同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性交流平台,推动中国古筝艺术传承、创新与繁荣发展。第二届“朱雀杯”全国古筝总展演自今年6月活动开启,22个展演分区覆盖全国,吸引过万名古筝艺术爱好者、从业者及院校师生参与。总展演评审团以专业度、创新性为标尺,全程保障赛事公平性与艺术水准。在评委团专家严谨认真、客观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定下,最终评选出“朱雀之星”“妙指之星”“新锐之星”“未来之星”以及“和鸣之星”“和韵之星”“群贤之星”,以及优秀指导教师、最佳艺术指导及优秀组织奖若干。在朱雀乐器新品发布会上,4款新品古筝云荒、浮光、乐山、熵韵逐一亮相,新品既延续了朱雀古筝“音色醇厚、余韵悠长”的经典特质,更在材质工艺、声学结构上实现突破性升级,以“守正创新”理念诠释“器以载道”,展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21日上午,首场朱雀名家讲坛《陕西筝乐线性美与声腔化艺术魅力》开启,中央音乐学院周望教授作为主讲人,深度解析了陕西筝派“以线绘韵、以声传情”的独特美学体系,揭示了其与秦地文化基因的深层联结。第二场《埔之在潮,弦诵媲邹鲁——谈谈客家筝派》由星海音乐学院副教授陈蔚旻主讲,通过历史溯源与曲目演绎,展现客家筝派“古朴典雅、刚柔并济”的艺术风格及在筝乐文化中的独特地位。第三场《“雅俗”一脉“文武”双全——浙派古筝演奏技法解析》由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罗晶主讲,系统梳理了浙派“文套雅致、武套雄浑”的演奏特征。第四场《创作者的地图与演奏者的罗盘:筝乐阐释中的文本与超越》由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宋心馨、青年学者陈哲联袂主讲,从创作与演奏的双重视角探讨筝乐作品的诠释边界,强调“守正创新”在当代筝艺发展中的实践路径。21日晚,“朱雀之夜”名家名曲音乐会在西安音乐学院艺术中心交响厅上演,多位重量级古筝演奏家携筝团联袂演绎了《百花引》《出水莲》《高山流水》等经典名曲,艺术家们以精湛技艺展现了古筝艺术千年文脉与当代活力的交融。22日上午,“承古韵·启新声”——古筝专业研讨会压轴登场。多位筝界专家围绕“守正创新”这一主题深入研讨,从创作技法到演奏理念,从传统曲目的当代诠释到新作品的探索路径,为古筝艺术注入前沿学术智慧,将活动推向理论与实践交融的新高度。首届西安筝乐艺术周暨第二届“朱雀杯”全国古筝总展演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深层次展现了筝乐艺术的魅力。西安音乐学院作为此次古筝艺术交流展示的重要平台,成为千年古韵与时代强音交织共鸣、传统技艺与创新思维碰撞交融的舞台,今后,将继续以筝为媒,弘扬时代精神、传播中国声音,让筝乐文化在世界音乐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来源:中国文化报 西安音乐学院供图)

展开
刘乐受邀登上韩国最高国乐舞台国立国乐院,演绎筝乐跨文化交流新篇章

9月21日,中国著名古筝演奏家、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冠军得主、浙江音乐学院副教授刘乐,应邀登上韩国国乐最高艺术舞台——国立国乐院,参加由亚洲琴交流协会、首尔大学(SNU)、东洋音乐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27届亚洲琴交流会定期演奏会。这场汇聚多国音乐家的盛大音乐盛会,吸引了韩国首尔大学、中央大学、汉阳大学、梨花女子大学、龙仁大学、韩国国立国乐院等韩国学术与演艺界的重要人士,以及数百名在韩中国留学生、民乐爱好者和文化工作者前来聆听。刘乐的精彩演出不仅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更在韩国国乐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与积极反响。一、刘乐:国际舞台上的中国筝者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刘乐始终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理念,不断推动古筝艺术的国际化传播。 此次受邀赴韩国国立国乐院演出,是刘乐在亚洲音乐领域的又一次重要亮相。演出当天,他演绎了原创作品《逍遥游》、携手韩国伽倻琴演奏家演出重奏《大树之森》、并与韩国国乐团世界首演了韩国著名作曲家金大成先生特别为此次合作创作的古筝协奏曲《星星的密语》。刘乐的精彩演奏,既有扎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以开放的姿态融汇不同民族的音乐语汇,彰显出当代中国音乐家的艺术格局与文化自信。二、亚洲琴交流会:跨国界的筝乐盛典 作为此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亚洲琴交流会自1993年创立于韩国国立国乐院以来,已成为亚洲筝乐交流的重要平台。该组织由韩国各大高校伽倻琴、玄鹤琴教授和顶尖演奏家共同组成,致力于开创亚洲传统音乐的新局面,推动各国筝类乐器的研究、演奏与传播。 截至目前,亚洲琴交流会已成功举办26场定期演奏会,并在中国、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展过交流活动,向世界展示了亚洲琴筝音乐的独特魅力。此次第27届定期演奏会更具国际性,不仅有来自中国、韩国的艺术家参与,还首演了美国作曲家Thomas Osborne的全新作品。多国音乐人的合作,使得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凸显出该活动在全球音乐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意义。三、刘乐与“亚洲筝”的跨界合作 作为中国当代古筝实践创新的重要人物,刘乐在过去数年中积极策划和参与“亚洲筝类乐器”的合作与创作,推动筝乐在跨文化语境中的发展。 2023年,第19届亚洲运动会即将在杭州举办。这不仅是亚洲体育运动员的一次竞技之旅,同时也是亚洲各国文化的又一次融汇和碰撞。早在杭州亚运会前夕,他便联合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蒙古、越南的筝乐演奏家,共同创作并首演了筝乐重奏《心心相融》。该作品不仅是第一部将亚洲多国筝乐器融合于同一舞台的作品,更以“文化溯源、汇流、共进”为核心理念,契合了亚运会“心心相融,爱达未来”的主题口号。作品通过音乐语言展现了亚洲各国人民的互相包容与团结向上,呼应奥林匹克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获得巨大的文化影响和广泛的赞誉。除此之外,刘乐还曾作为特邀嘉宾主演韩国釜山金海伽倻琴音乐节,并为梨花女子大学首届中韩琴筝音乐节创作主题曲。他在舞台上不仅演绎中国古筝经典作品,还积极推动亚洲作曲家古筝协奏曲的首演实践。通过不断的跨国合作,刘乐让中国古筝与亚洲筝族乐器在艺术交流中互相辉映,形成了跨越国界的音乐共鸣。四、跨文化交流的意义与价值 此次刘乐在韩国国立国乐院的演出,不仅是一次古筝艺术的展示,更具有深远的文化交流意义。首先,它展现了浙江音乐学院的国际视野与文化影响力。作为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的重要阵地,浙音通过教师的国际舞台表现,不断扩大其在全球音乐教育与学术交流中的影响,推动了中国音乐人才的国际化成长。其次,此次演出呼应了“传统音乐文化汇流”的宗旨。在当代,各国筝乐器在形制、演奏技法与作品创作方面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展现了同源文化在新时代的融合与发展。最后,刘乐的舞台实践积极回应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命题。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音乐作为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能够跨越语言、国界与民族的界限,成为促进理解、增进友谊的重要桥梁。刘乐以筝为媒,以乐为桥,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华文化“天下大同”的理念,推动亚洲与世界音乐文化的交融与互鉴。

展开
何占豪、吕思清再度联手,携众多优秀演奏家献礼「梁祝」66 周年交响盛宴!

·演出信息·“六六弦歌,何乐传情”梁祝66周年何占豪作品大型东方交响音乐会-演出时间-2025年12月12日(周五)19:30-演出地点-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演出时长-预计100分钟(含中场休息)-演出票价-280/ 380/ 480/ 580/ 680/ 880元特惠8.5折起!-扫码购票-*票品为有价票券,非普通的商品,其背后承载的文化服务具有时效性,稀缺性等特征,一经售出,不退不换,敬请留意。

展开
NBA巨星格林中国行 | 当球场硬汉遇见古筝的柔美

近年来,中国民族音乐与国际体育界的互动日益频繁,从赛场中场奏响国乐到国际球星中国行的文化体验,民乐正以独特魅力搭建起中西文化交流的新桥梁。在这个金秋时节,勇士队核心成员德拉蒙德·格林的中国之行,为这段跨界情缘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成为古筝推动东方音乐走向世界的生动注脚。格林中国行官方宣传图作为四届NBA总冠军得主、勇士王朝的核心成员,格林以其出色的防守能力和球场智慧闻名于世。此次他携家人访华,不仅是一场篮球文化交流,更是一次深度的中国文化体验之旅。金州勇士官方微博发布中国行花絮"今夕"品牌作为本次系列活动唯一参与主办的艺术品牌,以卓越的艺术水准和全球化的品牌视角,为格林团队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中国文化盛宴。作为国内民乐领域的生力军,其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化表达和国际传播。在此次的论坛与沙龙活动中,"今夕筝乐团"也是唯一的表演嘉宾,乐团青年演奏家陈晨领衔演出筝乐作品《侬》《翠语》《卧虎藏龙》等经典曲目。向国际友人展示中国文化的自信与创新,赢得高度赞誉。格林团队与中方团队合照今夕筝乐团演出现场格林观看古筝演出格林及经理人与今夕主理人合影在上海外滩云顶会客厅内,格林先生对古筝展现出浓厚兴趣。在今夕筝乐团陈晨老师的指导下,他当场戴起义甲,亲手拨动琴弦,与家人一同体验古筝基础演奏。白日里的浦江美景透过落地窗尽收眼底,与室内跨越文化的音乐对话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中西文化交融的动人画面。格林学习古筝今夕主理人向外宾介绍古筝文化活动中,"今夕"品牌还将特制的迷你古筝赠予格林先生的孩子们。小朋友们爱不释手,兴奋地表示要好好学习中国乐器,将这份文化礼物带回美国继续练习。这一温馨场景充分展现了音乐作为文化交流纽带的重要意义。赠送今夕古筝给格林家人傍晚时分,格林一家在黄浦江畔的高空观景台,陪同“今夕”一同见证了华灯初上的震撼时刻。浩瀚的上海夜景与远处白玉兰大厦外屏上"今夕闪耀"的视觉盛宴交相辉映,让国际友人感受到了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与文化自信的完美融合。见证巨型外屏点亮「星耀今夕」深受感动的格林先生当场提出邀约,希望"今夕筝乐团"能够出现在勇士队主场比赛现场,用中国民乐为NBA赛场注入东方韵味。这一邀请不仅是对筝乐团艺术水准的最高认可,更是对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肯定。中外嘉宾观赏古筝演出格林中国行花絮格林一家、中方团队及今夕古筝大合照此次格林中国行再次证明,音乐无国界,文化相通。当古筝的幽雅旋律与篮球的竞技激情相遇,产生的不仅是文化碰撞的火花,更是人类情感共鸣的深度对话。今夕品牌以其卓越的艺术表现力和文化创新力,正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美妙动听的东方音符。

展开
×

评论

要删除这条动态吗?

确定删除吗?

删除后数据将不会保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