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个“飘飘何所似 风起舞动时”的其他版本
-
查看《飘飘何所似 风起舞动时》钢琴版
-
查看《飘飘何所似 风起舞动时》古琴版
著名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古筝协会副会长
详情
音乐和文学很多地方是相通的,他们有时候是互相交融的。一首作品它或许并不开始于第一个音,而是他的标题;作品的尾声或许不结束于最后一个音,而是落在乐曲末尾的那一行生动的说明上。我们看陶一陌先生的《飘飘何所似,风起舞动时》就有这样的感觉。作品似乎从标题的那句诗开始延伸,诗句最初是杜甫的《旅夜书怀》中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预示了一种飘渺的情绪,而后,他用“风起舞动时”将句子做了进一步的意境延伸,作品就此被展开。在乐曲的最后,有一段非常优美的说明:落叶、静水、暮日、晨风、心,随乐而动。一缕伤感,千层激荡,流连于飘忽之间,沉醉于舞动之时,任心绪随风而起,化入悠然远方......这才是整部作品的尾声,与曲名遥相呼应。
作品依然是写意的浪漫曲风,我们曾经在《层层水澜》里说到过,这首作品在风格上延续这一气质。写意手法是中国艺术创作的特点,我们可以从旁门类的书法、绘画中发现。它不求形似,但求神似。作品中,我们看不到一些具象的说明和描绘,作者都是运用极简的线条来表达深远的意境,“飘飘”这个词,它可以是晨风、可以是落叶、也可以是心绪,听众可以在自己的情感中,对音乐的内涵发生一些拓展,每个人都将有不同的体会。在作品中,作曲家将所要表现的内容,和筝自身的气韵相融合,这在现代筝曲中不多见。
评论
0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