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他编写了一部创作筝曲集,曲集中精选的70首筝曲均为他近半个世纪以来古筝教学、筝曲创作的结晶;他开垦了丽水的古筝事业,为古筝艺术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新生力量,推动了浙江乃至全国古筝事业的发展;他是建国后高校古筝教育的一代中坚力量,为古筝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他,就是著名筝家——王刚强。
本期节目内容
自幼酷爱音乐 乐器学习不辍
王刚强,1936年出生于浙江省遂昌县。遂昌是个人杰地灵的山城,因明代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曾在这里担任了五年知县,遂昌便受其深远影响,久而久之成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遂昌民间流行昆曲等曲艺,每年庙会、节日都有村民自发组织的奏乐等表演。王刚强从小就浸沐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
王刚强七八岁时,家里来了一位擅长乐器演奏的亲戚,亲戚经常在晚上和四五个友人相聚奏乐,吹拉弹唱。王刚强就是从这时起,开始学着演奏起琵琶、二胡等乐器,并慢慢加入到长辈们的合奏中。
进入初中,王刚强遇到一位毕业于湘湖师范学校的音乐老师,又随其学习了几年二胡。初中毕业后,他仍想继续学习音乐,便考取了浙江省衢州师范学校。
1957年,到了师范毕业分配的时候,王刚强已萌发了专业学习音乐的念头。于是他写信到浙江省教育厅,请求参加专业音乐院校的招生考试。在得到了省教育厅的批准后,他便赴无锡报考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华东艺术专科学校,一举成功。
专业学习音乐 并与古筝结缘
进入华东艺专后,王刚强开始跟随琵琶演奏大师程午嘉以及二胡演奏大师瞿安华学习琵琶、二胡。不久,学校邀请到了当时在东北音专任教的古筝名家曹正先生前来兼课。王刚强一下子就被古筝动听的音色、丰富的表现力深深吸引,开始跟随曹正先生学习古筝演奏。
其后,王刚强又先后随山东筝艺名家金灼南、潮州筝艺大家郭鹰等学习筝艺,获益颇多。
1960年,王刚强从南艺毕业前夕,学校派他赴沈阳音乐学院,向曹正先生以及山东筝派代表人物赵玉斋先生学习。在东北的近一年时间里,王刚强除了向二位先生虚心求教,还意外地学习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同仁们的古筝艺术,叫他好生高兴!学习结束,他满载而归。
走上教学岗位 辛勤编订教材
1961年,王刚强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并留校任教。当时,全国高校的古筝教育都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连一本像样的教材都没有。王刚强便想方设法编写教材。他当时只要听到古筝音乐的唱片,便一句句地将谱子记下来,反复琢磨,标上指法,再教给学生。同时,他把能够收集到的古筝曲谱按练习曲、独奏曲、合奏曲等不同类型进行分类,编订成册,供学生学习使用……
回到家乡丽水 普及古筝艺术
1973年,在南艺工作了12年后,因夫妻分居两地的问题久难解决,王刚强主动要求调回家乡工作。于是,他依依不舍地离开南艺,来到了丽水师范专科学校也就是今天的丽水学院执教。
在丽水工作多年,王刚强呕心沥血,培养出了数以百计的音乐教师。在从事音乐普及教育工作的同时,他也开垦了丽水的古筝事业。他在古筝教学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开办了多期古筝培训班,普及古筝音乐。数十年来,他向音乐学院、师范学校、演奏团体等输送了大批古筝教育和演奏人才。如今,他的弟子有的已成为古筝演奏家、教育家,有的在国内外比赛中屡获大奖。而其中,最令他自豪的莫过于自己的女儿——如今已是上海音乐学院古筝专业副教授的王蔚。
筝曲创作改编 谱写《古筝新韵》
在从事古筝教学的同时,王刚强还潜心研究筝曲创作。他在长期的教学中,结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创编了许多适合不同年龄段学习者的古筝练习曲和乐曲。2006年,一部集结了他多年创作成果的筝乐作品集《古筝新韵》正式出版。这本曲集精选了他创作、改编的整整70首作品,这些曲目体裁形式多样,有的是根据外国名曲改编,有的是吸收浙江丽水地区各民族音乐素材创作而成,有戏曲、民歌的改编作品,还有多声部的合奏曲等等。《古筝新韵》中除了圆舞曲这样的新颖体裁,还有对进行曲、越剧、锡剧等音乐作品的创编,都是独特而且全国少见的。
中国民族器乐学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原书记处常务书记冯光钰评价说,“从《古筝新韵》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原创,或是编曲,还是将创、编两者交织综合进行再创造,王刚强老师都努力根植于传统,立足于现代,同时又关注未来。这些筝曲既体现了创编者走过的探索的足迹,也表明他很注重于继承中求发展,于发展中求变化,在变化中又追求表现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深度,丰富了古筝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寄望后辈筝人 助力筝艺发展
如今,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王刚强,仍一如既往满腔热情地致力于筝曲创编和教学。对于王老师来说,他所取得的丰硕的艺术成果足以让他安享晚年。但他并不这么认为,他对古筝事业的全面发展充满了希望,他觉得自己还要发挥余热,为古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阅读:
相关音频:
评论
0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