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筝网
取消

去微信分享给好友

登录中国古筝网账号,尊享高清画质

稍后登录

中国筝会副会长——潘妙兴

嘉宾:

潘妙兴

上传于 2010-12-01
2万次播放
  • 往期节目
  • 其他版本
  • 艺术家信息

详情

导读:

    16岁那年,他凭借对音乐的执着和热爱,如愿进入专业乐团,开始演奏生涯。19岁,在乐团工作期间,他改制了我国第一把现代柳琴,为民族音乐注入了新的元素。20岁出头的他,以古筝独奏连续参加了三届当时上海最高规格演出—— “上海之春”音乐节。38岁那年,他与萧白镛、闵惠芬等7位艺术家成为上海民族乐团指定的8名独奏演员。68岁那年,他带领上海筝会走过了16个春秋,将接力棒交给了下一任会长。他就是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筝会副会长、前上海筝会会长潘妙兴。

 

 

 

本期节目内容:

 

    潘妙兴,祖籍浙江宁波,1940年出生于上海。小学的时候,有一位代课的语文教师,总在课间时候拿起他的二胡来演奏。婉转、动听的音符传到一个个小同学们的耳朵里,也传进了潘妙兴的心坎儿里。他省下自己的零花钱,从走街串巷卖二胡的小贩手里买了一把便宜的二胡。从此便常和其他几个小朋友欢天喜地地聚在一块儿“玩”二胡。

    上初中后,由于同学顾冠仁(当今著名作曲家)的引荐,他开始跟随其姨夫瞿东森先生学习琵琶。一年多后,一次偶然,改变了潘妙兴的人生轨迹。

    那天,潘妙兴和瞿春泉(瞿东森之子,今著名指挥家)陪同学顾冠仁去报考上海民族乐团。在有轨电车上,三人有说有笑地往乐团进发。就在离终点不远时,顾冠仁提议,要不咱们一起考吧。瞿春泉表示赞同,便一同“怂恿”潘妙兴:我们也一块儿考吧。潘妙兴闻罢,大惊失色,心想:跟老师学琵琶不过半年而已,加上自己练了一年,就算一年半,但也不够格去考专业的民族乐团呀!潘妙兴便死活不愿意,强烈要求下车。但被二人制止,“架”着他到了民族乐团。潘妙兴硬着头皮坐下来拉了一曲琵琶曲和一首月琴曲,便忐忑不安地回家了。但他意想不到的是,不久他竟收到了民族乐团寄来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年,1956年。进乐团报到的那一天,5月15号。潘妙兴到今天都记得极其清楚。

    1960年初,潘妙兴被团里派往东北,向吉林省歌舞剧院古筝独奏演员赵登山先生学习古筝。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北方吃的全是高粱米。吃惯大米的潘妙兴,高粱米一下肚,胃里就火烧火燎。学习的一个半月,他都是右手弹着筝,左手捂着胃,就这样硬扛了下来。结束了短短一个半月的学习回到上海后,他以古筝独奏《庆丰年》参加了1960年五月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节,获得上海乐界广泛好评!!而演出结束后,他的胃就开始出血……

    1962年,潘妙兴又赴沈阳音乐学院向“筝王”赵玉斋先生学习。他回忆在沈阳三个月的学习期间,只外出过两次,其他时间全部是在学筝练筝。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潘妙兴曾持续几年时间,在参加乐团排练、演出之外,每天坚持练筝五六个小时。这就意味着,他除了吃饭、睡觉,不给自己一点点休息的时间!那段时间,也是他古筝技艺的巅峰时期。

    不幸噩梦来临。由于训练强度过大,七十年代末,潘妙兴的手部受伤,且伤势越来越重,直到八十年代初,手指落下就难以抬起……这对无论人生还是艺术生命都正值黄金时期的潘妙兴而言,是多么沉痛的打击!他说,那时常常做同一个梦,梦到自己的手好了,又像从前一样灵活自如,便在梦中忘我地弹起筝来,弹得那样酣畅淋漓,一直弹到梦醒时分,看到现实中的伤指,又是无尽的心痛和失落……

    慢慢地,潘妙兴学着自我疗伤,一是疗手上的伤,更是疗心里的伤。近三年后,潘妙兴的手恢复一些了,虽然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在琴弦上“纵情驰骋”了,但他重新燃起了斗志,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古筝教学和筝会的组织上。

    数十年来,受教于潘妙兴先生的古筝专业人才无数,如今的他们正是各地古筝事业的主力军。同时,在潘妙兴先生的筹备、组织下成立起来的“上海音协古筝专业委员会”,更是强有力地引领、规范、提升了上海的古筝事业,成为全国筝会的标杆。

    如今,担任了一届“上海筝会”常务副会长、两届会长(五年一届)的潘妙兴先生刚于前年卸下了筝会会长的担子。虽然不在其位,即不谋其政了,但这位老会长还是对上海筝会怀有殷切的期望,期望筝会做更多有利于会员学习古筝的实事,促进会员的提高,从而使筝会永葆生命力地长久办下去!

 

 

 

相关阅读:

 

 《天下筝人》——潘妙兴

 

高雅的日志——采访潘妙兴老师手记

 

梁山好猪的日志——采访潘妙兴老师时的花絮(图)

 

 

相关视频:

 

《名家讲名曲》——潘妙兴讲《彝族舞曲》

 

 

相关音频:

 

潘妙兴古筝演奏录音

优惠券

节目列表68期

评论

0

确定删除吗?

删除后数据将不会保留